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日随笔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日随笔

一、绿意盎然的江南

清晨推开窗,王安石笔下"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景致倏然映入眼帘。河堤边的垂柳抽出嫩黄的新芽,像一串串翡翠珠帘随风轻摆。楼下花坛里的杜鹃已绽出第一朵殷红,与石板缝中钻出的蒲公英相映成趣。这满目生机让我想起去年此时封城在家的日子,而今终于能触摸到真实的春天。

【古诗今悟】

"绿"字历来为诗家称道,一个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巧思,道尽春风化雨的魔力。我特意带着相机沿河岸行走,发现新叶的绿竟有十二种层次:柳芽是透明的鹅黄绿,香樟叶是油亮的墨绿,芦苇则泛着银白的青绿...

二、明月照人的怅惘

傍晚在阳台收衣服时,东天已升起淡白的月轮。忽然懂得"明月何时照我还"里时空交错的苍茫——诗人望着汴京的月亮思念钟山,而我看着同一轮明月,想起千里外故乡的枇杷树该结果了。疫情三年改变太多归程,视频里母亲新添的白发,比月光更刺目。

三、春夜独白

临睡前整理旧物,翻到2019年清明返乡的车票。当时觉得稀松平常的团聚,如今竟成奢望。忽然明白古诗穿越千年的力量,正在于捕捉人类永恒的情感震颤。打开窗户,让带着花香的夜风涌入,远处传来几声零落的蛙鸣。这春夜如此美好,却总带着些许缺憾,就像月光永远照不全人间的悲欢。

后记:记录本日所见所思,方知古人"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真意。当个人际遇与经典诗句产生共鸣,那些平仄格律突然有了温度。或许文学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在"春风又绿"的轮回中,学会珍惜每个"明月照人"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