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春风十里扬州路

春风十里扬州路

——记一场诗意的江南漫步

清晨推开木窗,杜牧的诗句突然浮现在脑海:"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让我决定用整个四月天,去丈量这座被唐诗宋词浸透的城市。

一、瘦西湖的晨光

五亭桥的飞檐还挂着露水,二十四桥的石板已映着朝阳。游船划过水面时,忽然明白为何乾隆六下江南必到此地——这里的水波里荡漾着整部《扬州画舫录》。

二、个园的竹影

郑板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题刻仍在,四季假山间的竹径却比乾隆年间更幽深。坐在抱山楼品碧螺春时,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听见了阮元当年在此校勘《十三经注疏》时的翻书声。

三、东关街的黄昏

谢馥春的鸭蛋粉、三和四美的酱菜、富春茶社的蟹黄汤包...在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意境里,这些百年老字号依然延续着《扬州竹枝词》里的市井烟火。暮色中登上文昌阁,整座古城渐渐亮起灯笼,恰似徐凝笔下"天下三分明月夜"的盛景。

四、古运河的夜航

乘画舫穿过乾隆码头,两岸霓虹与古桥倒影交错。船娘用扬州清曲唱着《茉莉花》,让人想起白居易"夜桥灯火连星汉"的句子。此刻方知,这座城的灵魂从未改变——正如鉴真东渡前看到的月光,仍照着今日的运河柔波。

回程时在渡口买下一册《扬州历代诗词选》,书页间夹着琼花的清香。或许千年后,我们的足迹也会成为某句诗里的注脚,在春风十里的扬州路上永远流传。

春风十里扬州路全诗的意思

“春风十里扬州路”的意思是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原文: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译文: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翠...

春风十里扬州路解读

春风十里扬州路解读 “春风十里扬州路”,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短短七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仿佛将我们带到了那个繁华旖旎的扬州城,让我们领略到了春风吹拂下的扬州独特风情。扬州的繁华往昔 扬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它地处长江与运河的交汇处,交通极为...

春风十里扬州路的意思

每当春天来临,扬州路上就会人声鼎沸,来来往往的行人如织,特别是每到周末,这里便成了非常热闹的一个地方。看着满路繁花,可以深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走在扬州路上,让人不禁想起青春的足迹。当年的扬州路,也像现在一样风景似画,那时的繁花美景令人痴迷,连南宋的诗人苏轼也曾写下:“烟花满天,流水入帘栊,春风十里,...

春风十里扬州路作文

春风十里扬州路作文 篇一 “春风十里扬州路”,光是念着这诗句,眼前就仿佛展开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春天来到扬州,风都变得不一样了。那风轻轻柔柔的,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的脸。沿着扬州的小路漫步,路边的柳树像是被春风唤醒了一般。细长的柳枝上冒出了嫩绿的新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就好像一群绿衣仙子在翩翩...

春风十里扬州路什么意思

“春风十里扬州路”,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初次读到它,便被其独特的韵味所吸引。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春风十里扬州路”描绘出了一幅春日里扬州繁华热闹的景象。“春风”,给人一种温暖、柔和且充满生机的感觉。在春天的气息里,扬州的道路两旁想必是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十里的路程...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的意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的意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的意思是:扬州城里 十里长街,有多少歌楼舞榭,有多少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 但都没有这个少女美丽。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热点推荐:公交车短篇散文500篇_集合 两个叉念什么爻_文档 两个叉念什么爻_集合 2026...

春风十里扬州路全诗的意思合集

“春风十里扬州路”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小编告诉你! “春风十里扬州路”的下一句是: 卷上珠帘总不如 “春风十里扬州路”的全诗: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的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意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意思是: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赠别二首 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

春风十里扬州路出自哪首诗

春风十里扬州路出自哪首诗 “春风十里扬州路”,这句诗宛如一幅细腻的画卷,轻轻展开便勾勒出了扬州城在春风吹拂下的旖旎风光。它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二首之一》。杜牧,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仕途坎坷却凭借着卓越的文学才华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