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春融万物,心随笔动——读春雪有感日记

春融万物,心随笔动——读《春雪》有感日记

2023年3月15日 晴转多云

清晨推开窗时,韩愈《春雪》中"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句子突然撞进心头。檐角残雪正在晨光里融化,水滴敲打青石板的声响,像极了古诗里那个"融"字在齿间缠绵的余韵。

一、诗中见融

记得老师讲解这首诗时,特意用红粉笔圈出"融"这个字。他说这是全诗最精妙的转合——前句写雪之固执,后句却让这份固执化作漫天温柔。此刻望着窗外渐次消融的积雪,忽然明白这"融"字里藏着多少生命的智慧:看似消亡,实则是以另一种形态拥抱春天。

阳台的冰棱正在滴水,每滴都映着朝霞的七种颜色。这让我想起去年在终南山看到的景象:溪涧解冻时,冰层断裂的脆响与流水声交织,整座山仿佛在演奏"春融交响曲"。

二、人间融暖

午后去菜场,看见卖豆腐的老张正帮隔壁摊主收拾被风吹倒的遮阳伞。两人花白的鬓角沾着汗珠,却笑得像两个抢到糖的孩子。这场景让我想起《礼记》里"如冰之将释"的形容,市井烟火中的相融,比任何诗句都鲜活。

傍晚路过幼儿园,孩子们正用蜡笔画"春天的第一朵花"。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固执地把雪花和樱花画在同一张纸上。她奶声奶气地解释:"雪妈妈在教小花怎么开花呀!"这童稚的想象,竟与千年前诗人的"故穿庭树作飞花"异曲同工。

三、心雪消融

夜里整理读书笔记,发现去年今日写下的句子:"人生如寒冬跋涉,肩上落满不肯融化的雪。"当时正陷在职业瓶颈期,看什么都带着冰碴。而今重读,竟觉得那些焦虑像窗外的残雪,不知不觉间已被阳光和微风瓦解。

临睡前又读《春雪》,突然注意到"却嫌"二字用得极妙。原来雪不是被动消融,而是主动选择了蜕变。或许我们心里的积雪,也需要这样的觉悟——不是被岁月消磨,而是自愿化作润物的甘霖。

合上日记本时,听见窗外传来夜莺初试啼声。这个"融"字,终究从古诗里走下来,化作了人间三月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