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春江花月夜·登高·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望岳·相思·悯农·游子吟·山居秋暝·回乡偶书——十首经典古诗串联的秋日随笔

十诗一境:秋窗下的古典回响

癸卯年八月廿三 晴转微雨

晨起推窗,忽见梧桐叶已镶金边,方觉「山居秋暝」王维所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之境,正从千年前漫至窗棂。昨日犹闻蝉嘶,今朝竟得秋凉,时序更迭总教人想起「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那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木犹知岁月深浅,而人常陷尘嚣不觉春秋。

一、登高望远

午后携卷至江畔公园,见孩童追逐纸鸢,忽忆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苍茫。今人虽无猿声可闻,但看云卷云舒时,那种天地浩渺之感仍穿越时空扑面而来。江面粼粼波光恰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现代注脚——「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虽非春夜,秋阳碎金亦具同等诗意。

二、灯火阑珊处

暮色渐浓时路过小区广场,见外卖小哥蹲在花坛边视频通话,手机那端传来稚嫩童声:「爸爸什么时候回来?」瞬时击中胸腔的,不仅是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劳作艰辛,更是孟郊「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古今同悲。这个时代虽无慈母灯下缝衣,却有万千行者于霓虹间奔波,以电磁波编织思念的经纬。

三、星月寄怀

夜读时台灯晕黄如月,忽理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何以成为民族基因——并非人人都见过霜满庭院,但一定都有过某个瞬间,被突如其来的思念击中。而王维「相思」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温婉情愫,在当代化作深夜对话框里欲言又止的「正在输入中」。

临睡前翻旧相册,看见少年时在泰山之巅的照片,方懂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是地理高度,更是精神气象。而今人更需贺知章「回乡偶书」的清醒:「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精神原乡的坐标。

十首诗如十面棱镜,在秋日的不同时辰折射出生活真相。古典从未远去,它们只是换作二维码、外卖箱、视频通话界面,继续吟唱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密码。夜雨悄至,恰合了东坡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且枕诗入梦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