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春江花月夜观潮日记

《春江花月夜》观潮日记

农历三月十五 晴

今日恰逢望日,独自漫步至钱塘江畔。夕阳西下时,忽然想起张若虚那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便决意留下等待月升潮涌之景。江风拂面,带着咸涩的海水气息与两岸桃李的芬芳,竟真与千年前诗人所见的春江夜景有了重叠。

一、初临江畔

我到时尚早,斜阳将江水染成金红交织的锦缎。岸边礁石上坐着三三两两的观潮人,有个白发老者正用二胡拉着《渔舟唱晚》,琴声在湿润的空气里悠悠荡开。此时潮水尚未涌动,江面平静得如同墨玉,偶有江鸥掠过,翅尖点碎一片粼光。想起《春江花月夜》中"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描写,虽未见月照花林,但岸边的垂丝海棠确已开成云霞,花瓣飘落时真似霰雪纷飞。

二、月升潮生

酉时三刻,东天渐渐泛起蟹壳青。忽然有人轻呼:"月出来了!"但见一轮明月自海平面缓缓挣脱,初时犹带赭红,渐升渐明,终成皎洁玉盘。几乎同时,远处传来闷雷般的轰响,一线白浪自天际奔涌而来,恰应了"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千古绝唱。潮头越来越高,如万千白马奔腾嘶鸣,浪花溅起的水珠在月光下恍若碎银,又似星河坠入人间。此刻方知"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并非夸张,整个江面都跃动着月光的金鳞,潮声与心跳渐渐合而为一。

三、夜深思绪

潮水三涌之后渐归平静,月亮升到中天,清辉洒满人间。坐在观潮亭里,看水中月影随波摇曳,忽然懂得为何古人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年前的张若虚见到的亦是这般景象吧?人类代代更迭,江月年年相似,这轮明月照过李白杜甫,照过苏轼稼轩,今夜同样照在我身上。摸出随身带的竹笛,试着吹奏《春江花月夜》的旋律,笛声混着潮汐余韵,竟引得几个游人驻足。一位老先生拄杖笑道:"小姑娘也喜欢这曲子?我年轻时在江上跑船,每夜都听着潮声想这诗呢。"

四、归去来兮

子夜将至时,人群渐渐散去。我沿着江堤慢慢走,手机里单曲循环着交响诗《春江花月夜》。月光将身影拉得很长,潮水在身后轻声吟唱,仿佛千年时光都融在这春江月夜之中。忽然记起诗末"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此刻江畔确无几人,唯见月影在浪花间碎而复圆。这天地亘古的壮美,让人既觉自身渺小如尘,又感生命与万物相连的丰盈。

归家已近丑时,推窗见明月西斜,潮声依稀可闻。墨痕蘸着月光写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潮水共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