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江畔独步寻花记
壬寅年仲春廿三夜
今夜独步江滨,忽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之句,竟与眼前景致浑然相合。暮色四合时,江风挟着水汽与花香拂面而来,对岸灯火次第亮起,恍若星子坠入人间。
花月相映之趣
沿石阶徐行,见木棉、杜鹃、山茶竞放于道旁。月光透过云隙洒落,花瓣竟真如诗中所言「似霰」一般,泛着银白光晕。最妙的是垂丝海棠,夜露凝结于蕊心,每当微风过处,便有点点莹光坠入草丛。江面浮动着细碎月影,与岸边花枝的倒影交叠,仿佛水下另有一个颠倒的花月世界。
想起「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之句,忽然懂得诗人为何对月伤怀。这江畔花月虽美,却终是转瞬即逝的景致。就像枝头盛放的重瓣樱,明晨或许就要零落成泥。然而转念一想,或许正是因知其短暂,今夜这场花月相逢才更显珍贵。
夜航船的启示
忽有夜航船从江心驶过,轮机声惊起数只夜鹭。船灯划破黑暗,在花树间投流动的光斑。这倒让我想起《春江花月夜》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意境——每个灯火背后,想必都有盼归与思归之人吧。
独坐观景台石栏时,发现柱上刻着今人仿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字迹已被风雨侵蚀得模糊,却与千年前的诘问遥相呼应。忽然明白,古往今来,人们面对永恒自然时的那份悸动,从来都是相通的。
花开花落的哲思
返程时特意走了花径,月光将身影拉得很长。经过一株老梨树时,恰好有花瓣飘落肩头。这「夜静春山空」的意境,让我想起王维,也想起张若虚「空里流霜不觉飞」的描写。原来古人早将这种微妙的时空感沉淀在诗句里,待后人于合适的光景中重新领悟。
今夜最深的感触是:美从来都需要相遇的机缘。同样的江畔花月,若匆匆走过不过寻常风景,唯有怀揣诗心与闲情,才能看见「月照花林皆似霰」的幻美,体会「落月摇情满江树」的幽思。归家后沏一盏明前龙井,看窗外月轮西斜,忽然觉得千年前的月光,正穿过时空照耀着此刻的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