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闻啼鸟,忽忆古诗意
晨光中的不速之客
清晨五时许,天光微熹,我便在一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中醒来。那声音并非聒噪,而是极有韵律,仿佛一支小型乐队,在窗外那棵老樟树的枝桠间,排练着一首古老的、关于春天的序曲。我睡意全无,索性披衣起身,轻轻推开窗。微凉的、带着露水湿气的晨风立刻涌入,与之同来的,是愈发清晰的鸣唱。“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笔下那跨越了千年的清晨,想必亦是如此吧。这鸟声,竟像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打开了我与古人共鸣的心门。
诗中之鸟,灵动的千年音符
我坐在窗前的书桌旁,脑海中那些关于“鸟”的诗句,竟如泉水般纷纷涌出,每一句都伴随着一个独特的意境。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何等明丽鲜艳的画面!黄鹂的欢快,白鹭的高远,一横一纵,交织出天地间无限的生机。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则更添一份田园的静谧与深邃,那鸟鸣声仿佛是从浓郁的绿荫深处渗透出来的凉意。
鸟儿在诗人笔下,从不只是自然之物,更是情感的绝佳载体。它可承载愁绪,如李白那句“但见悲鸟号古木”,萧瑟荒凉之感顿生;亦可寄托欣喜,如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莺燕的忙碌,正是对新生最热烈的礼赞。它甚至能象征哲学思考,如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那冲出牢笼的羁鸟,便是诗人对自由灵魂最深切的渴望。这些诗句中的鸟儿,早已羽化为中华文化中灵动的音符,穿越时空,至今仍在我们的血脉中歌唱。
窗前凝思,与自然的对话
窗外的鸟儿依旧在歌唱,时而是独唱,清亮高亢;时而是合唱,此起彼伏。我努力想分辨它们是麻雀、是白头鹎,还是某种我不知名的候鸟?然而很快我便放弃了这种徒劳,何必执着于它的名姓呢?重要的是,我正在聆听,正在感受。这种单纯的聆听,让我暂时脱离了案头工作的烦扰和日常生活的琐碎,心灵仿佛被这天然的乐章洗涤了一番。
我想到,古时没有如今这般多的噪音污染,诗人们或许更能经常性地沉浸于这种天籁之中。他们的灵感,或许便是在某个如同今日的清晨,被一声鸟鸣骤然点燃。此刻,我与他们,通过这同一缕鸟鸣,达成了奇妙的连接。我不是在读诗,我是在听一首活着的诗。
心中的翅膀
这个由鸟鸣声带来的清晨,像一份意外的礼物。它提醒着我,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之外,还有一个生生不息的天然世界在自行运转;在繁忙枯燥的日程之下,还藏着一片可供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那些古老的诗句,也并非冰冷的文字,它们是有声音、有画面、有温度的。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听一声鸟啼,看一片飞羽,便能瞬间唤醒它们,让其重新焕发生命力。
日头渐高,鸟鸣声渐渐稀疏,它们大约是飞去更广阔的天地觅食嬉戏了。但我心中,却仿佛有一只由诗句幻化而成的鸟儿,它已展开翅膀,它将提醒我,无论何时,都不要失去倾听自然、感受美好的能力。因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份宁静与空灵,本就是生命最珍贵的馈赠。
唐朝诗词历史手抄报资料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月...
2025年中国诗词大会第5期试题及答案
A.《忆江南》B.《望庐山瀑布》C.《春晓》D.《咏柳》答案:A 9.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江”指的是()A.长江 B.珠江 C.秦淮河 D.黄河 答案:C 10. “少壮不努力”的下一句是()A.老大徒伤悲 B.黄河入海流 C.处处闻啼鸟 D.更上一层楼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
古诗词飞花令“梦”字篇200句
古诗词飞花令“梦”字篇200句 1.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北朝·佚名《西洲曲》2. 东风吹旅怀,乡梦无夜无。——唐·鲍溶《留辞杜员外式方》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4.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唐·崔湜《饯唐州高使君赴任》5. 故里花应...
2025年小学必背70首试题及答案
2.《春晓》中“处处闻啼鸟”的上一句是()A.春眠不觉晓 B.夜来风雨声 C.花落知多少 D.处处闻啼鸟 答案:A 3.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的是()节。A.春节 B.重阳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答案:B 4.《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的下一句是()A.疑是地上霜 B.低头思故乡 C.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