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春晓闻啼鸟

春晓闻啼鸟

三月廿一日 晨光熹微

窗外的鸟鸣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恍惚间想起孟浩然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推窗望去,薄雾如纱笼罩着初醒的庭院,桃树枝头缀满晶莹的露珠,仿佛昨夜春雨偷吻过的痕迹。

朝雾凝珠润粉腮
东风暗度旧亭台
谁家新燕衔泥过
一树梨花带露开

草木知春

信步至小园东角,发现去年枯死的蔷薇丛中竟钻出数点嫩红。唐人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竟是这般具象——那些看似脆弱的生命,总在无人问津处完成最壮丽的突围。蹲身轻触新芽,指尖传来细微震颤,恍若听见大地脉搏与天地节律同频共振。

市井春意

巷口卖花人的扁担上,山茶、月季、迎春争艳。老妪用皲裂的手整理着花束,每片花瓣都承载着生计的重量。忽然忆起白乐天"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之句,遂买下一束淡紫色雏菊。卖花人笑道:"今年春早,花也开得急,先生莫负春光啊。"言语间,几个举着纸鸢的孩童嬉笑着跑过青石板路,他们的笑声撞在斑驳粉墙上,碎成满城春色。

午後骤雨初歇,檐角水珠滴落石阶,发出玉磬般的清响。潮湿的泥土气息混着花香漫进书房,竟让案头镇纸的铜蟾蜍也显得温柔几分。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将春愁与雨丝相连——这绵密柔润的湿意,原是最适合思绪生长的温床。

夜春独思

今夜无月,唯见远处楼宇灯火倒映在积水洼中,恍若星河坠入尘世。韩愈说"最是一年春好处",此刻方解其意。春之妙处不在绚烂极致,而在那含苞待放的矜持,在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朦胧,更在那声声鸟啼唤醒的、对生命最初的热望。

搁笔时,夜风送来隐约花香。忽然想起白日那卖花老妪:她鬓间簪着的白玉兰,是否也在这春夜里静静吐纳着芬芳?明日定要再去买束花,毕竟春晓虽美,更美的应是珍惜每个当下的心意。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译文】春天贪睡不觉天晓,处处响起鸟儿啼叫声。【出典】孟浩然《春晓》注:1、《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注释: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夜来:夜里。“夜来...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_百度文...

春晓(孟浩然) 咏柳(贺知章)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春晓》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全诗翻译赏析

孟浩然《春晓》全诗翻译赏析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2.晓:天亮。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4.闻:听。5.闻啼鸟:听见鸟叫。译文: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全诗翻译赏析

《苏堤春晓》是一首明代聂大年创作的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中文译文: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三竺钟声催落月,六桥柳色带栖鸦。绿窗睡觉闻啼鸟,绮阁妆残唤卖花。遥望酒旗何处是,炊烟起处有人家。诗意:《苏堤春晓》描绘了苏堤春天的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烟雾弥漫的...

苏堤春晓古诗阅读理解

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含有晓春的诗句合集

谈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作文 篇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话出自唐朝大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全诗是这样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思是:“春天的天气很好,会让你睡得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亮,一觉醒来,太阳就升得很高了,到处都能...

谈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作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翻译赏析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②, 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④。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