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郊游记:重温《游山西村》的田园诗意
山径寻幽处
清晨推开木窗,陆游那句「莫笑农家腊酒浑」忽然浮上心头。趁着春光明媚,我背上帆布包,沿着城郊的碎石路向山野走去。转过第三个山坳时,眼前赫然出现几间黄泥墙的农舍,炊烟像宣纸上的淡墨般晕开——这不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实景吗?
农家的诗意
柴门前晒着的红辣椒串,在阳光下像跳动的火苗。老伯用粗陶碗给我斟了自酿的米酒,琥珀色的酒液里沉着几粒未滤净的糯米。想起诗中「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句子,果然见灶台上挂着腊肉,竹篮里堆着新挖的春笋。屋檐下的犁铧闪着钝光,让我忽然明白「箫鼓追随春社近」里那份对土地的虔诚。
野径的哲学
午后循着放牛娃的哨声往深山里走,蕨类植物不断拂过裤脚。当密林突然中断在断崖前时,崖底竟蜿蜒着一条被野桃树掩映的小径。这「疑无路」到「又一村」的转换,何尝不是人生的隐喻?坐在溪边嚼着槐花饼时,发现背包侧袋的诗集被露水洇湿了边角,墨字化开如游动的蝌蚪。
归途的顿悟
返程时夕阳给山峦镀上金边,手机在背包深处震动——是同事催促明天的方案。但此刻我的脑海里,仍是瓦罐中米酒的甜香,是牧童用柳枝抽打蜻蜓的脆响。陆游在八百年前就写下「从今若许闲乘月」,而现代人却把「闲」字弄丢了。当夜露打湿鞋尖时,我终于懂得诗中「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真意。
后记:暮色中回望山影,忽然想起未拍一张照片。但转念释然——有些风景本该如古诗般,只适合窖藏在记忆的陶瓮里,让时光把它酿成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