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絮语
——窗边的三月随想
晨光透过纱帘时,我正用指尖蘸着露水在玻璃上画画。这已是连续第三个被鸟鸣唤醒的清晨,那些不知名的鸟儿总爱在香樟树梢开早会,啾啾喳喳地讨论着昨夜星辰的走向。
一、露珠与钢笔
书桌上的钢笔不知何时滚到了日记本边,墨蓝色的笔帽沾着半片樱花,像给春天的信笺盖了枚小小的邮戳。我忽然想起语文老师说的:"散文朗诵要像露珠滚过花瓣",于是试着用气声念起昨日写下的句子:"三月的风踮着脚尖走过长廊,晾晒的裙摆便跳起了圆舞曲..."
朗诵时总忍不住加入些手势
仿佛这样就能接住
从字句间坠落的
细碎阳光
二、朗诵的仪式感
特意换了棉麻长裙才坐到飘窗上,这是我自己规定的散文朗诵着装。当读到"云朵在蓝瓷盘里慢慢融化"时,对面阳台突然传来风铃的应和。原来穿碎花围裙的奶奶也在晾衣服,她冲我笑着点头,像默许了这场隔空的合诵。
三、文字里的胭脂色
翻到去年深秋的日记,那时总爱用"枯叶""寒霜"之类的词。而现在写"连倒春寒都带着薄荷糖的沁凉",笔尖自己就会拐出上扬的弧度。准备朗诵比赛选的《蔷薇心事》,读到"十七岁的雨季是掺了金粉的"这句时,发现稿子边缘不知何时晕开了淡淡的水痕。
暮色漫上来时,我把朗诵录音存在名为"春絮"的文件夹里。文档最后添了段新文字:"真正适合朗诵的散文,或许就是能让每个字都长出绒毛,轻轻蹭过听者耳垂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