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春夜喜雨润心田,独坐小楼听落花

春夜喜雨润心田,独坐小楼听落花

一帘春雨湿黄昏

窗外的雨,是从酉时开始落的。起初只是疏疏几滴,敲在瓦檐上,像谁家小儿女撒了一把玉珠子。待到掌灯时分,竟渐渐密起来,淅淅沥沥地织成漫天银线。我推开雕花木窗,潮湿的春风立刻裹着青草香扑进书房,案头那本《李义山诗集》被吹得哗哗作响,恰停在"红楼隔雨相望冷"那一页。

二、檐角悬铃说旧年

小楼西侧的铜风铃叮咚作响,这原是去岁与故人同游金陵时带回的。记得那日秦淮河畔也是这般微雨,我们挤在乌篷船里分食桂花糕,她鬓边绢花被雨水洇成海棠色。如今铃铛鎏金已有些斑驳,倒是应了杜工部那句"润物细无声"——有些思念原不必说破,就像这春夜细雨,悄悄渗进岁月的砖缝里。

三、茶烟袅处见飞花

烹茶的间隙,忽见三两桃瓣掠过窗棂。原来后院那株老桃树经雨一淋,竟提前散了妆。粉白的花瓣沾着水光,在灯笼照映下宛如流萤。想起王维《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意境,此刻虽无明月,但这雨中飞花与檐下筑巢的新燕,倒也别有生趣。茶烟在宣纸屏风上勾出淡影,恍惚间竟似看见去年此时,她执笔在屏风上描摹落英的模样。

四、更阑犹闻卖饧声

三更将尽时,巷口传来卖麦芽糖的梆子声。这般雨夜仍有小贩蹒跚叫卖,怕是家里有婴孩待哺罢?我让书童追出去买了两包,琥珀色的糖块裹着炒芝麻,咬下去竟尝出几分少时在姑苏的味道。雨不知何时停了,唯有积水从竹叶尖滴落的声响,和着远处更鼓,竟谱成天然乐章。忽然懂得白乐天为何写"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原来天地大美,都在这些细微处。

搁笔时,东方已现鱼肚白。昨夜这场雨,想必润透了城南十里的麦苗,亦浸润了我这方干涸的心田。人生逆旅中,能得如此春夜听雨观花,当浮一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