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絮语:一篇适合朗诵的美文日记
晨光微曦
清晨五时三刻,窗棂外泛起蟹壳青的柔光,仿佛天地初开时的第一缕呼吸。我推开木窗,凉风挟着露水的清新涌入书房,纸页窸窣作响似在应和。远山仍裹着薄雾织就的轻纱,而鸟鸣已从槐树枝叶间滴落,清脆如玉石相击。这般景致教人想起王维那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虽处市井之中,心却随着云雀振翅飞向九霄。
朝霞赋
金梭织就云锦缎
玉露凝成翡翠簪
应是天女梳妆罢
误抛胭脂染层峦
午后闲思
日影西斜时分,泡一盏明前龙井,看嫩芽在琉璃杯中载沉载浮。茶水渐染春色,茶烟袅娜升腾,在光柱中演绎着无常形貌。忽然记起去年此时,与故人同坐西湖畔,她将苏堤杨柳比作仕女翩跹的裙带,而今柳色依旧,人却隔着重洋。日记本里夹着的银杏书签已然泛黄,如同那些被时光淬炼的记忆,越是久远越是清晰。
书架第三格摆着线装《陶庵梦忆》,翻至"湖心亭看雪"篇,墨香混着樟木气息萦回鼻尖。张岱在崇祯五年十二月独往湖心亭,岂不也是在与旧时光对话?世人总道怀旧是苍老的征兆,殊不知正是在回望中,我们才能看清自己从何处走来,又将向何处去。
暮色沉钟
晚钟敲响时,霞光给西天抹上秾丽的油彩。群鸟归巢的翅影掠过琉璃瓦,在粉墙上投下转瞬即逝的水墨画。邻居孩童在巷口诵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稚嫩的声线却吟着苍凉的句子,倒生出奇异的和谐。忽然明白为何古人总爱登高望远,大抵站得愈高,愈能察觉生命的壮阔与渺小。
暮色中的城市像首朦胧诗,霓虹灯渐次亮起,如同散落的星子坠入凡尘。快递员骑着电车穿过长街,车篮里晃动着待放的百合;老人携手走在梧桐树下,银发映着最后的天光;咖啡店的落地窗内,年轻人对着笔记本电脑蹙眉沉思。万千故事同时上演,各自成章又彼此交织,这便是人间最动人的长篇连载。
夜话星辰
子夜凭栏,但见星河垂野,恍若天穹倒悬的碎钻河流。北斗勺柄指向寅位,提醒着时节更迭的脚步。晚风送来茉莉的甜香,混着隔壁院落飘来的箫声,呜咽如泣似诉。忽然想起今日在古籍书店偶得的《夜航船》,序言里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不禁莞尔——人生何尝不是艘夜航船,我们都是掌着昏黄孤灯的摆渡人。
墨迹在宣纸上洇开最后一行:"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搁笔时惊觉露水已浸湿袖口,而东方微白,新一日又将开始。原来时光从不曾停留,它只是借着晨昏交替、四季轮回,在我们心上刻下深浅不一的年轮。而这些文字,便是年轮里开出的花,纵使终将零落成泥,也曾认真美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