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游园日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三月一日 微雨
清晨推窗,迎面是湿润的风,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天色灰蒙蒙的,细密的雨丝无声地飘洒,正是韩愈笔下“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景致。这雨,不似夏雨的倾盆,不似秋雨的凄冷,更不似冬雨的刺骨,它温柔得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沉睡一冬的大地。
我撑起一把素色雨伞,信步走向离家不远的公园。公园里游人稀少,格外静谧,只有雨滴落在伞面上发出的细微沙沙声,和偶尔几声清脆的鸟鸣。我沿着蜿蜒的石子小径慢慢行走,呼吸着被雨水洗涤得格外清新的空气,感觉整个肺腑都被涤荡了一遍。
遥看那片新绿
走到一片开阔的草坪区,我停下了脚步。眼前的景象,瞬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诗的后半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绝妙。放眼望去,远处的大片山坡,的确蒙上了一层朦胧的、仿佛轻烟般的淡绿色,那绿色是如此鲜活,如此充满生机,明确地向世界宣告着春天的到来。
然而,当我怀着欣喜的心情,走近那片看似茂盛的“绿毯”,俯下身仔细去看时,却不由得笑了。哪里有什么“绿毯”?地上只是稀疏地、零星地钻出一些嫩黄的、鹅黄的、甚至是淡白色的草芽儿。它们胆怯地、努力地从枯黄的旧草梗中探出尖尖的小脑袋,每一根都倔强地顶着一颗晶莹剔透的雨珠。只有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人的视觉才将这些微弱的、星星点点的生命迹象融合起来,幻化成那片动人的、充满希望的遥看之绿。
雨中的生机
我继续漫步,观察着雨中的其他生命。湖畔的柳树,枝条已不像严冬时那般枯硬,变得柔软了许多,仔细瞧,上面已经布满了米粒大小的、嫩绿的芽苞,仿佛再经过几场春雨的沐浴和暖阳的爱抚,就要抽出嫩叶来。几株迎春花开得正盛,明亮的黄色小花点缀在长长的绿色枝条上,像一串串小铃铛,在雨中显得格外醒目,它们是春天最迫不及待的报信者。
脚下的泥土变得松软而湿润,散发出一种独有的、芬芳的氣息。小蚂蚁们已经开始忙碌,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匆匆爬行;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倏地从灌木丛中窜出,振翅飞向远处,划破了宁静的雨幕。
心中的感悟
站在细雨中,我恍然明白。早春,不是一个万物争艳、绚烂夺目的季节。它是一个过渡,一个序章,一个积蓄力量的阶段。它的一切美,都美在那种初生的、含蓄的、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状态。它用“润如酥”的小雨唤醒大地,用“近却无”的草色挑逗人们的想象。它告诉我们,最磅礴的生命力,往往始于最微小、最不易察觉的萌芽。
雨渐渐停了,云层中甚至透出了一缕微弱的阳光。我收拢雨伞,准备离开。回头再望一眼那片草坪,经过雨水的滋润,那遥看的绿色似乎又浓郁了一分。我知道,用不了几天,这“近却无”就会变成“处处有”,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将彻底降临。而今天,我幸运地捕捉并品味了春天最初、最羞涩、也最充满哲思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