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彩云间——三峡游记日记
清晨的白帝城
凌晨五点半,我站在白帝城的青石台阶上,望着东方渐亮的天空,忽然想起李白那首《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此刻的瞿塘峡口,晨雾如纱,果然有彩云在朝霞中流转,仿佛千年时光从未改变这里的诗意。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江上的遐思
乘坐的游轮缓缓驶离码头时,甲板上挤满了举着手机的游客。我独自靠在船船舷,看江水被船头劈开,形成白色的浪花。李白当年乘的必定是简陋的木舟,却能写出"轻舟已过万重山"这般豪迈的诗句。现代游轮虽然舒适,却少了那份与自然搏击的浪漫。
猿声何处寻
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意境最令我神往。导游说,如今长江两岸早已不见猿猴踪影,倒是游轮的汽笛声此起彼伏。我闭上眼睛,试图在发动机的轰鸣中想象千年前的猿啼,忽然听见远处山间传来几声鸟鸣,不知是不是某种珍稀鸟类,也算是对古诗意境的某种回应。
文化传承的思考
在白帝城博物馆,我看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字画。李白之后,杜甫、刘禹锡、苏轼等都曾在此留下佳作。这些文字就像接力棒,让白帝城的精神内涵不断丰富。我突然明白,古诗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它构建的文化记忆场域,让不同时代的人都能在此找到共鸣。
回程时,我特意买了本《三峡古诗选》,准备在下次夜航时细细品读。或许千年后,我们的游记也会成为后人理解这个时代的窗口,就像李白诗作帮助我们理解盛唐气象一样。文化的传承,正是在这样的循环中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