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絮语:日记 看雪 300字
清晨的雪色
推开窗时,世界已裹上银装。昨夜悄然而至的雪,像一场无声的约定,将枯枝、屋檐和远山都描摹成素白的水墨画。我翻开日记本,郑重写下「2023年12月15日,初雪」,墨迹在纸页上晕开,仿佛也沾了雪的清冷。
雪中即景
300字的篇幅竟显得局促——孩童们用胡萝卜给雪人嵌上橘红的鼻子,麻雀在覆雪的电缆上排成五线谱,老巷口的煤炉升起袅袅青烟,与雪雾交融成朦胧的纱。这些碎片在笔尖流淌:「冰糖葫芦的叫卖声穿透雪幕」「环卫工的铁锹与地面碰撞出金石之音」……
雪的哲学
蹲下来细看积雪,每片冰晶都折射着不同的光。这多像我们琐碎却闪亮的日常啊!日记本第37页的折痕处,我补上一段:「雪落时,时间似乎被按下暂停键。那些被寒风冻住的思绪,此刻竟如春溪般汩汩流动。」
暮色与余温
黄昏为雪地镀上金粉,窗台上的热可可氤氲着白气。最后一行字在暮光中完成:「300字终究装不下整场雪,但至少,这个冬天有了具象的温度。」合上日记时,一片雪花正巧在封面上融成透明的水渍,像枚天然的印章。
后记:这场雪在日记里停留了327个字。超出的27个字,是心跳的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