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片段300:那个雨夜与未寄出的信
潮湿的墨迹与凝固的时间
深夜整理旧物时,泛黄的笔记本第300页突然滑落。雨水正敲打着2016年5月的日历,钢笔字迹在潮湿空气里微微晕染:"今晚又梦见你穿蓝校服的模样,信写了七遍,终究没敢放进你课桌。"
记忆的棱镜
这段被咖啡渍模糊的日记片段300,像突然打开的老式放映机。那年教学楼后的夹竹桃开得极盛,我在生物课解剖青蛙的手抖得厉害,因为你坐在第三排阳光里转笔的影子,正斜斜落在我实验报告的字行间。
「5.17阴|物理竞赛名单还是没有她。老张说我的解题步骤像写给谁的情书,草稿纸背面不自觉画满了羽毛球拍——那是她总借给体育委员的。」
未完成的对话
日记片段300后半页被撕去的锯齿边缘,还留着圆珠笔划破纸页的痕迹。现在才懂,当年没递出的那封信里,真正想写的是:"后来你在杭州看雪时,会不会想起南方小城永远潮湿的雨季?"
时光的褶皱
十年后重读这截日记片段300,发现蓝墨水褪色成了记忆的伤口。那些不敢说出口的句子,最终都变成了考卷背面无意识的涂鸦——画满整个青春的,原来都是未完成的顿号。
雨还在下。我把第300页夹回《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里,合上笔记本时,一朵干枯的紫荆花标本悄然碎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