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散文小说里的旧日记本

散文小说里的旧日记本

一页泛黄的时光

在阁楼樟木箱底发现它时,蜘蛛正在封面织第七张网。蓝布面烫金字的日记本,像块被岁月腌渍的方糖,边角已沁出淡褐色的甜。

「1987.6.12 晴」
钢笔字洇开成小小的黑色湖泊,十七岁的母亲在纸上养蝌蚪。她写供销社新到的的确良衬衫要十二张布票,写后山坡的野蔷薇比去年早开了半个月,最后用三行省略号藏起某个少年的白球鞋。

纸页间忽然跌出半片枫叶书签,脉络里还流淌着三十年前的阳光。我下意识抚过那些凸起的叶脉,突然在背面触到圆珠笔的凹痕——是首没写完的散文诗:

「如果秋天愿意多留一天
我就把云朵钉在晾衣绳上
可惜邮差总弄丢季节的邮票……」

墨迹在结尾处慌张地晕开,仿佛被突然响起的下课铃打断。窗外的悬铃木沙沙作响,替1989年的少女续写了未完成的比喻。

翻到末页时,有张黑白照片飘落。扎麻花辫的姑娘站在油菜花田里,衣角被风吹成展翅的白鸽。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小说素材」,后面跟着被反复涂改的剧情梗概,最终定格成我从未听母亲提起的散文小说标题——《金黄花海里的守望者》。

当暮色染蓝窗棂时,我终于明白这本日记的真正体裁。那些零散的日期不过是章节编号,褪色的圆珠笔痕是精心排版的铅字,而母亲用二十年光阴,在生活与虚构的缝隙里,完成了这部最动人的散文小说。

合上本子时,有干枯的野蔷薇花瓣从扉页滑落。它们轻轻擦过我的掌心,像某个未完故事里,悄悄跑出来的标点符号。

一个泛黄的日记本散文随笔

今日闲来无事,翻出了一本泛黄的。日记本的封面是蓝色紫边的,正上方赫然印着金色的“硬皮本”三个不大也不小的字。虽日记本的边已碎裂,表面也留下了岁月的斑驳,可我仍爱不释手。欣然打开这本早已泛旧的日记本,只见插页上写着:“赠给:战友乔显德分别留念,祝你在工作中更上一层楼!”落款是:战友徐锋,1986年10月10号...

我和语文有个约定作文500字左右初中

那段时光里,语文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老友般的存在——它用散文的细雨滋润心田,以小说的狂风吹散阴霾。书架旁,我捧着旧书,批注如星子洒落空白处;日记本中,随笔记录所见所感,字字皆成秘密的印章。岁月流转,约定愈发明晰。如今,语文已化作灵魂的锚点,无论学业繁重或生活喧嚣,只消翻开一页,便坠入宁静的...

她认识的所有人里,没人知道 新概念作文

篇1 她认识的所有人里,没人知道 新概念作文 她站在教室窗前,黄昏的余晖像碎金般洒在书桌上,照亮了那本泛黄的作文本。窗外的梧桐叶随风轻舞,仿佛在低语着无人倾听的秘密。每当她提起“新概念作文”,空气中便弥漫起一种奇异的沉默,犹如石子投入古井,只激起细微涟漪却无回声。朋友们聚在操场边,谈论着流行...

我和语文八百字作文

夜晚,路灯下的影子被拉得老长,我在日记里涂抹心情,那些方块字像忠诚的士兵,帮我守卫脆弱的心墙。它们不声不响,却筑起一座抵御孤独的堡垒。如今,语文已融入我的血脉。它不是高不可攀的学问,而是呼吸间的空气——清晨鸟鸣是诗,黄昏晚霞是散文。走在拥挤街头,广告牌的标语、路人的闲谈,都在无声诉说着...

关于读书的演讲稿六年级200字左右

我喜欢各种各样的书的风格:散文的大气端庄,诗歌的优美婉转,小说的幽默等等。读书的时候,我常常废寝忘食,不能自拔。我也在书的熏陶中逐渐走向了成熟。我敬佩海伦·凯勒身残志坚,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崇拜屈原被放逐后写出了文学著作《离骚》,佩服左丘失明后所著的《国语》,崇敬司马迁被处以宫刑后而...

缘分需要天时吗

”我愣了一下,因为那句话是我前一天刚在日记本里写的,本来是想等以后遇见懂我的人分享,没想到他先提了出来。那天我们聊了很久,从的文字聊到未来的计划,从喜欢的乐队聊到小时候的糗事。后来交换了联系方式,他说他是隔壁系的,马上要去实习,我也是。我们约好周末一起去逛街的旧书店,那天阳光很好,风也...

我与语文的故事作文600

我开始在台灯下彻夜啃噬书页,光线投在墙上的剪影摇晃着,仿佛另一个自己在字里行间跋涉。墨水从笔尖渗出,不再是作业本上的刑罚,而是凿开通往未知世界的隧道:写给远房表姐的信里,田埂上的野花有了呼吸;日记本中搁浅的渔船,随潮汐起伏成心跳的节拍。日子久了,语文蜕变成贴身的旧毛衣,织进每寸肌肤。清晨公交...

我守住了梦想作文800

他们说梦是易碎的琉璃盏,指尖稍重些,便裂作一地狼藉。那年我九岁,攥着半截炭笔在旧报纸上涂抹,墨痕爬过稻浪翻滚的田野,爬上阿爹佝偻的脊梁。先生立在祠堂门槛外摇头:“泥腿子的手,扶不稳笔杆。”宣纸成了灶膛里的引火物。母亲将裁衣的粉饼掰碎,混着苇秆灰调成廉价的墨,塞进我书包夹层:“画你的,别...

开学一周计划作文初中

抽出半小时,捧起一本散文集,目光扫过细腻的文字,心绪随之起伏。读一段关于乡野的描述,批注旁写下:“田野如祖母的微笑,朴素却温暖。”午后课堂上,老师的声音如溪流潺潺,数学题化为阶梯,一步步攀登逻辑的高峰。专注倾听,笔记刷刷作响,捕捉每一个闪光点——公式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通往智慧的钥匙。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