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写一篇文章:日记本里的时光印记
我翻开那本蒙尘的日记本,扉页上墨迹已有些晕染,却依旧能辨认出当年稚嫩的笔迹:“愿以文字镌刻光阴”。这是一本普通的硬壳笔记本,封面是淡雅的浅蓝色,边缘已被岁月磨出了毛边。它静静地躺在抽屉深处,仿佛一位老友,守候着那些被遗忘的时光。
一、文字的重量
日记本里的第一页,记录着某个春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刚刚铺开的纸页上。我写道:“今日微风拂面,校园里的樱花开了,粉白的花瓣如同少女的裙裾。”那时的文字,还带着几分刻意雕琢的稚气,却洋溢着对生活最初的热忱。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当时的心境,如今读来,竟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个春天空气里弥漫的花香。
翻过几页,是盛夏的记载。墨迹在这里显得有些潦草,仿佛是被汗水浸染过。“七月流火,蝉鸣震耳。今日数学考试不如意,但放学后与友人共饮的冰镇汽水,足以慰藉所有烦忧。”原来,年轻时的不快,竟如此轻易地被简单的快乐所取代。那些曾经以为天大的事,如今都化作了嘴角的一抹微笑。
二、时光的刻痕
日记的中段,笔迹渐渐变得沉稳。记录的不再只是天气与心情,更多了对生活的思考。“秋雨连绵三日,读完了《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笔下那个被雨水浸泡的马孔多,竟与这座江南小城有几分神似。”文学开始浸润我的生活,文字也渐渐有了自己的骨架与血肉。
有一页特别厚,仔细看去,是因为粘贴了一片已经干枯的银杏叶。旁边写着:“拾此叶于校园古树下,金灿如蝶。忽觉四年时光倏忽而过,昨日犹是初入校门的懵懂少年。”那时即将毕业的惶惑与期待,透过纸背依然清晰可感。
三、遗忘与铭记
日记的后半部分,出现了大段的空白。生活节奏加快,记录变得断断续续。“工作繁忙,今日加班至深夜,归家时月色如水。”寥寥数语,却道尽了初入社会的艰辛。有那么几个月,甚至完全空白,只有一句“无话可说”,透露着当时的疲惫与迷茫。
但生命总有转机。后来的一页,用红笔醒目地写着:“今日遇见一人,眼中有星辰大海。”墨迹在这里格外深重,想必是反复描摹过。之后的记录又变得细腻起来,仿佛重新找到了书写的意义。
四、永恒的对话
合上日记本,窗外已是华灯初上。这一本厚厚的文字,不仅记录了我的成长,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从手写到打印,从纸质到电子,记录的方式在变,但书写的心情始终如一。
日记本最后一页写着:“文字是心灵的镜像,写作是与自己的永恒对话。”是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用文字记录生活的本能永远不会改变。每一个在深夜里提笔的人,都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与过去的自己,与未来的读者。
我轻轻拂去日记本上的灰尘,将它放回原处。也许明天,我会开始写一本新的日记,用同样的虔诚,记录下不同的时光。因为我知道,每一篇散文,每一段文字,都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虽然转瞬即逝,却永远在记忆的海洋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