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播音素材文章青春向上——青春日记一则

播音素材文章青春向上——五月晨记

2023年5月16日 晴 晨风微凉

清晨六点半,校园广播准时响起《向阳而生》的旋律,我握着被体温捂热的话筒,看着控制台上闪烁的绿灯,开始了今日的晨间播音。作为校园广播站站长,这已是我第三百二十次坐在这个位置,但每次开口前的心潮澎湃,仍如初日般新鲜滚烫。

声波里的晨曦

透过播音间的玻璃窗,可见操场上逐渐聚集晨跑的同学。我调整话筒距离,开始诵读精心准备的励志素材:"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声波穿过露水氤氲的空气,与初升的阳光交织成网。有骑单车的少年忽然刹停车轮仰头倾听,有捧着英语书的学姐嘴角泛起笑意,这些细微的反应通过玻璃窗折射进我的眼底,成为比任何调音台指示灯更鲜活的反馈。

素材背后的温度

今日选读的《青春颂》来自陕北支教老师的来信。在准备素材时,我特意走访了三位从我校毕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将他们真实的故事凝练成八百字的播音稿。当读到"用粉笔丈量黄土高坡的春天"这段时,透过声波传递的不仅是文字,更是那些在贫瘠土地上盛放的青春之花。控制室外的梧桐树上,早起的麻雀扑棱棱飞过,仿佛也为这段故事落下注脚。

播音结束后收到辅导员留言:"今日播音很有感染力,特别是山区儿童朗诵《我的梦想》的录音穿插,让人看到声音的另一种力量。"其实那段音频采集自三百公里外的山村小学,孩子们用带着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朗诵时,教室外正飘着那年第一场雪。此刻这些声音穿过山河,终于回荡在大学的晨曦里,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声纹里的成长轨迹

回听一年前的播音录音,声线里还带着怯生生的颤音。那时总执着于模仿央视主持人的腔调,反而丢失了校园广播最珍贵的质朴。直到某次重感冒后带病播音,沙哑的嗓音意外收到更多共鸣,才明白真正动人的从来不是完美的音色,而是声音里承载的真切情感。如今我在每期节目中都保留即兴发挥的段落,让青春的鲜活气息顺着电波自由流淌。

整理今日播音素材时,在备稿本扉页看到去年写下的句子:"用声音雕刻时光,让每段青春都能被听见。"忽然觉得,这座不起眼的播音间其实是青春的共鸣箱——这里收集过迎新晚会的欢笑、考研倒计时的呐喊、毕业季的泪光,最后都化作声波,永远荡漾在校园的天空。而我有幸成为这些声音的摆渡人,在电波的此岸与彼岸间,见证着永远青春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