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独思——摘抄鲁迅《秋夜》有感
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晴转多云
一、摘录之缘起
今夜整理书架时,偶然翻到鲁迅先生的《野草》,其中《秋夜》开篇便攫住我的目光:"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看似平淡的重复句式,却像两记重锤敲在心上。
经典段落摘抄:
"鬼眨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
二、文字中的秋意
先生笔下400余字的秋夜,竟藏着如此丰富的意象迷宫。我捧着书走到阳台,发现今夜月光同样清冷,楼下的梧桐与文中枣树形成奇妙互文。那些"瑟缩地做梦"的小粉红花,在现代化小区里化作零星绽放的晚桂,香气裹着凉意渗入衣领。
三、跨时空的对话
1924年的秋夜与2023年在此刻重叠。先生描写"夜半的笑声"时,是否也听见如今空调外机的嗡鸣?那"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枣树枝干,与今日穿透光污染的银杏金黄,构成跨越世纪的倔强呼应。我在日记本上临摹这段文字,墨迹在宣纸上微微晕染,像化不开的夜色。
四、生活启示录
重读经典才惊觉,我们依然活在先生笔下的宇宙里。地铁站匆忙的人群,何尝不是"苍翠精致的英雄们"?手机屏幕的蓝光里,依然闪烁着"小飞虫乱撞"的执着。这段摘抄像面镜子,照见百年未变的孤独与热望。
合上书页时,月光已移至西窗。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个秋夜,那些铅字在心上踏出了新的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