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美文美篇:春日随笔与心灵絮语
一、晨光微熹时
清晨推开窗,薄雾如纱般笼着院角的樱花树。昨夜细雨润过的花瓣上还缀着水珠,在朝阳下折射出碎钻似的光。忽然想起昨日摘抄的美文片段:"春日的露是夜的泪,还是星的眼?"(摘自林徽因《蛛丝与梅花》)
案头摊开的笔记本里,还夹着前日从《读者》摘抄的句子:"所有突然的烂漫,都是蓄谋已久的绽放。"墨蓝色的钢笔字在米白纸页上洇开浅浅的痕迹,像极了此刻天际晕染的朝霞。
摘抄札记
- 汪曾祺《人间草木》:"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
- 简媜《水问》:"三月的驼云倾倒的是二月的水谷"
二、午后书页香
泡了茉莉香片,重读《浮生六记》。素白瓷杯沿沾着两三点茶沫,恰似沈复描写芸娘鬓角的茉莉:"细珠颤颤,暗香盈盈"。忍不住在摘抄本上临摹这段文字,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与窗外麻雀的啁啾叠成二重奏。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沈复《浮生六记》摘抄段落三、暮色染墨痕
晚风穿过新叶的间隙,把书桌上摊开的《泰戈尔诗集》翻到折角页:"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突然理解为何总爱摘抄这些文字——它们像种子,在心的土壤里长出意想不到的枝桠。
今日最后摘抄的是张晓风《春之怀古》:"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笔停在这里,看月光爬上窗棂,忽然觉得满纸墨香都染了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