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景的古诗有哪些——秋日读诗日记
十月十五日 晴
今日霜降将至,窗外梧桐已染金黄。午后阳光斜照进书房,忽然想起学生时代背诵的那些秋日诗词,便从书架上取出《唐诗宋词鉴赏》,重温那些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
唐诗中的秋色
翻开泛黄的书页,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总让我想起故乡的秋山,层林尽染的枫叶比春花还要绚烂。诗人以枫叶的红艳写秋之壮美,一扫悲秋之气,展现出不一般的豪迈情怀。
继续翻阅,王维的《山居秋暝》浮现眼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二十个字勾勒出雨后秋山的静谧之美。诗人笔下的秋夜,明月透过松枝洒下清辉,山泉在石上潺潺流淌,好一幅幽静雅致的山水画卷。这种以动衬静的写法,让秋夜的宁静愈发深邃动人。
宋词里的秋韵
转向宋词部分,范仲淹的《苏幕遮》令人印象深刻:"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描绘秋日天地,碧云黄叶与江上寒烟相映成趣。词人通过"碧云""黄叶""寒烟"等意象,营造出辽阔深远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苍茫秋色之中。
柳永的《雨霖铃》则展现了别样的秋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词人借秋雨后的寒蝉鸣叫,抒写离别的凄楚之情。秋雨、寒蝉、长亭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伤感的送别图景,将自然秋景与人生别离完美融合。
秋诗中的生命感悟
在众多秋景诗中,刘禹锡的《秋词》独树一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打破传统悲秋主题,以鹤飞云天的壮丽景象,表达对秋日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秋日胜过春天,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给予读者深刻的启示。
而张继的《枫桥夜泊》又带来另一种心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通过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等意象,描绘出旅人秋夜泊船时的孤寂情怀。夜半的钟声更添几分禅意,让秋夜显得格外深邃宁静。
秋日的沉思
合上书卷,夕阳已西斜。这些描写秋景的古诗,不仅展现了千年前的秋色,更传递着诗人们的情感与哲思。有的豪迈,有的宁静,有的忧伤,有的豁达。正如人生四季,秋天不只有凋零与萧瑟,更有成熟与丰盈。在这个金黄的季节,读这些古诗,仿佛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在品读秋景的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窗外,一片梧桐叶悠然飘落,在夕阳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忽然明白,这些古诗之所以流传千年,不仅因为描绘了美丽的秋景,更因为捕捉到了秋天最深处的灵魂——那是生命在绚烂与静美之间的永恒律动。
《银杏》古诗三年级
二、赏析:(这首律诗以儿童视角描写银杏秋景,语言简洁却富于意象。首联以“伞”和“庭”定景,喻银杏像一把自然的伞罩住校园,给人安全感。颔联通过风和叶脉的细腻描写,呈现秋天的金黄与活力。颈联借童子嬉笑强调季节带来快乐与活力,转折在於“我愿随风把影寻”,把自我融入自然的节律。尾联以落叶作书,寓意知识在秋风中积累,象征学习的持续...
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4分...
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4分)漫成一首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答案: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解析:[解析]29.试题分析:作者从自然景物入手,通过视觉,如西风、北雁、...
中华经典诗文读本下册古诗秋景合集
苏颋有首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 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 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子夜秋歌》 唐李白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
【诗词阅读及答案】[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阅读附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阅读附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双调]沉醉东风?秋景卢挚阅读附答案 【双音】陶醉于东风?秋高气爽 (元)卢挚 悬在悬崖上,枯松低垂,夕阳云彩齐飞。一望无际的山,一望无际的水。散落的西风使天空充满了秋天。夜色宁静,云朵飘扬,月影低垂,把我带到潇湘画中。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