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诗韵:春江花月夜、夏日绝句、秋夕与江雪中的流年笔记》
春之絮语
清晨推开窗,张若虚笔下“春江潮水连海平”的意境扑面而来。玉兰树梢挂着昨夜未干的雨珠,恍若《春江花月夜》中“滟滟随波千万里”的星辉坠落人间。我在日记本上描摹着新抽的柳枝,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将春愁写得缠绵——那些“江畔何人初见月”的怅惘,原是对时光最温柔的抵抗。
夏之炽烈
正午的蝉鸣撕开暑气,李清照“生当作人杰”的铿锵词句随着冰镇酸梅汤的凉意漫上心头。《夏日绝句》里横刀立马的豪情,竟与楼下孩童追逐水枪的欢笑声奇妙重合。黄昏时暴雨骤至,看雨帘中摇晃的紫薇花,才懂得“死亦为鬼雄”背后,是对生命最炽热的告白。
秋之私语
杜牧《秋夕》的银烛秋光爬上案头时,我正在整理暑假采集的枫叶标本。“轻罗小扇扑流萤”的静谧被快递车碾碎,但手机里母亲发来的桂花蜜照片,让“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千年咏叹突然有了温度。原来思念从来不分古今,就像秋风总爱翻阅未写完的信笺。
冬之默片
初雪降临那日,特意带着《江雪》去湖边。“孤舟蓑笠翁”的剪影虽未得见,但看晨练老人呵出的白雾融入寒江,忽然觉得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未必是寂寞。归途买得烤红薯暖手,雪地上歪斜的脚印,倒比任何诗句都更鲜活地刻录着冬天。
四季书签
合上这本缀满古诗的四季日记,发现生活早将“春江花月夜”的柔美、“夏日绝句”的壮怀、“秋夕”的婉转、“江雪”的孤绝,酿成日常的千般滋味。或许明天该在空白页抄录王维的《山中》,让“荆溪白石出”的冬春之交,成为新的诗意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