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捣衣的古诗:秋夜听砧声

十月十五日 晴转多云

傍晚散步时,忽闻远处传来"梆、梆"的捣衣声,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清脆。这声音让我想起李白《子夜吴歌》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句子,不禁驻足聆听。

记忆中的捣衣场景

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常见妇女们蹲在河边青石板上捣衣。她们手持木杵,将浸湿的衣物放在石砧上反复捶打,水花四溅间夹杂着说笑声。那时不懂这就是古诗里常写的"捣衣",只觉得那"砰砰"声与蝉鸣、蛙鼓一样,是夏天特有的韵律。

古诗中的捣衣意象

后来读诗才发现,从南北朝《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到杜甫《捣衣》"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捣衣总是承载着思念。砧声穿透纸窗,在静夜里格外清晰,成为闺怨诗中最动人的声音意象。王建《捣衣曲》写"月明庭中捣衣石,掩帷下堂来捣帛",月光与砧声交织,恍若看见千年以前的女子正将思念捶进布帛。

现代生活的回响

如今洗衣机早已取代捣衣砧,但偶然在古镇旅游时,仍能见到表演性质的捣衣场景。那些身着汉服的姑娘们举起木杵的瞬间,仿佛打开了时光隧道。今晚听到的捣衣声来自小区洗衣房,金属滚筒的轰鸣虽不及木杵清越,却让我想起韦庄"数声和月到帘栊"的意境——科技改变了生活方式,但人类对声音的诗意感知始终未变。

归家后特意翻出《全唐诗》,在台灯下重读那些关于捣衣的诗句。窗外的桂花香混着隐约的捣衣声飘进来,突然觉得,古诗里的月光正照在今夜的砧声上。

捣衣和砧声的诗句合集

古诗中的“捣衣”和“砧声”意象 秋兴八首 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优势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异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冬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杜甫晚年出川.滞留巫峡时所作组诗《秋兴八首》之一, 表达了诗人于霜红枫叶.丛菊盛开的秋天忧心国是.怀念故园的心 境.此诗结尾,诗人将浓烈乡情化为...

古诗中的“捣衣”和“砧声”意象

(林景熙《夜意》)清幽月夜,捣衣砧声,这是华夏平易近族一首古老的无词歌,是一代又一代劳动妇女用性命谱写的蜜意乐章.若干俏丽的性命,在捣衣的砧声中苍老凋零,“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杜甫《捣衣》).砧声表达着她们对家庭的奉献与维系,对生涯的希冀与希望,也诉说着她们的苦楚与快乐,执著与坚韧....

含有捣衣或砧声的诗句合集

古诗中的“捣衣”和“砧声”意象 秋兴八首 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优势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异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冬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杜甫晚年出川.滞留巫峡时所作组诗《秋兴八首》之一, 表达了诗人于霜红枫叶.丛菊盛开的秋天忧心国是.怀念故园的心 境...

捣衣和砧声的意象

捣衣和砧声的意象捣衣和砧声的意象 砧声,也作捣衣声。古时制衣的料子大多是生料,质地较硬,必须捶捣,让它变得柔软熨贴,做成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一般为石制,称为“砧”)上,用木槌(称为“杵”),均匀地有节奏地逐次捶击,这个过程称为“捣衣”,也叫“捣练”。 由于妇女白天要...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捣衣”和“砧声”意象

捣衣的声音,更是一种缠绵深淳的人文音乐。捣衣的妇女听着砧声,不由得思念远行之人,担忧他们的饥寒,逗惹出斩不断的离情别绪;漂泊的游子听到砧声,就会回想家庭的温暖,更增添胸中无尽的乡思乡愁。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