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拔草400:一场与杂草的夏日较量

7月15日 晴

清晨五点半,露珠还在草叶上打滚,我拎着那把用了三年的铁锄走向后院。这片约400平方米的荒地,是父亲去年开垦出来准备种秋葵的,如今却被狗尾草、牛筋草和不知名的野藤占领得密不透风。

第一回合:轻敌的代价

我原以为拔草不过是弯腰薅几把的简单活计。可当手指刚碰到那丛狗尾草,就被锯齿状的叶缘划出三道红痕。这些看似柔弱的杂草,根系竟能扎进板结的土层近二十厘米深。才清理完十平方米,指甲缝里就嵌满了黑泥,腰背像是被灌了铅。

"要连根,不然三天又冒头。"父亲递来竹片制的除草铲,刃口在晨光里闪着青芒。工具改良后效率明显提升,但蹲姿作业让膝盖很快磨出淤青。

数字里的战场

当午休时清点战果:

  • 清除面积:87㎡
  • 杂草种类:6类
  • 工具损耗:锄头卷刃1次
  • 体能消耗:3瓶矿泉水
望着还剩313平方米的"敌占区",突然理解为何古人说"锄禾日当午"是种修行。

7月16日 多云转阴

今天改变了战术。学着邻居张婶的方法,先用镰刀将高草贴地割断,再对付残留的根系。潮湿的泥土散发着腥甜气息,翻出的蚯蚓惊慌地扭动。在拔除一株马齿苋时,意外带出个锈迹斑斑的铜钱,康熙通宝四个字在掌心微微发烫。

生态链的启示

除草时发现个有趣现象:

  1. 蚂蚁在草茎上赶着蚜虫"放牧"
  2. 蜘蛛网借着杂草搭起空中走廊
  3. 蟋蟀总爱躲在牛筋草根部鸣叫
这400平方米的微型生态,每个生命都在争夺阳光和土壤。

傍晚收工前突然落雨。雨滴打在新鲜翻开的土地上,蒸腾起带着草汁味的雾气。还剩最后两畦地没清理,但指甲盖大小的蛙卵已悄悄黏在了蓄水的坑洼里。

后记

这场持续三天的"拔草400"战役,最终以人类惨胜告终。但我知道,当季风带来新的草籽,当蚯蚓继续在暗处松土,这片400平方米的战场很快又会有新的争夺。或许农耕文明的本质,就是与土地永恒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