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战国策 古诗文中的一日沉思

战国策 古诗文中的一日沉思

晨起读策

今晨醒来,窗外微雨淅沥,恰如《战国策·齐策一》中“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的喧嚣被洗净,只余一片清寂。我于案头展开那卷泛黄的《战国策》,墨香混着旧纸的气息,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苏秦说秦王“愿大王少留意”之辞,张仪欺楚王“商於之地六百里”之诈,字字句句皆藏着人性的幽微与时代的波澜。古人以文为剑,以辞为盾,在合纵连横间书写生存之道,而今人读之,又何尝不是在字里行间窥见自己的处境?

午间思忖

午后雨歇,阳光透过云隙,恰似古诗文中那些豁然开朗的瞬间。忽忆《战国策·赵策》中鲁仲连“义不帝秦”的慷慨,其言“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一语道破强权本质。这等气节,与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虽一为策士直言、一为诗人咏怀,却同样根植于对家国的深切关怀。古人诗文非徒文字游戏,乃是血泪与智慧的凝结——纵横家以权谋争一时之利,诗人以赤诚求万世之心,皆在历史长河中激荡回响。

暮色沉吟

日暮时分,天色渐沉,思绪如《战国策·燕策三》中荆轲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渐入苍茫。策士们的机锋相对,与古诗文中的含蓄蕴藉,看似相悖,实则相通:皆是以语言为舟筏,渡世道之险川。贾谊《过秦论》言“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岂非对战国策士思想的深沉反思?古人早已参透,权谋若无所守,终如沙上之塔;诗文若无所载,亦成无根之萍。今日再读这些文字,方知一切智慧皆需以“道”为根基,以“义”为经纬,否则纵有苏张之舌、屈宋之才,亦难免迷失于时代洪流。

夜已深,合上书卷,窗外星河寥落。战国策士的纵横捭阖、古诗文的缠绵悱恻,皆化作一声长叹: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惟愿在这喧嚣世间,能常怀诗书之气,明辨策文之理,不负先人之智,不枉此生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