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古诗中的锦官城记忆
晨访杜甫草堂
清晨微雨,我循着成都古诗的踪迹踏入杜甫草堂。竹影婆娑间,仿佛听见诗圣在吟诵“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茅屋遗址前的石阶被雨水洗得发亮,恰似千年前的诗句经过时光打磨愈发晶莹。讲解员指着东侧的花径介绍,这里正是《客至》中“花径不曾缘客扫”的原址,青石板路上似乎还留着唐代访客的足迹。
《春夜喜雨》摘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浣花溪畔寻诗踪
午后转晴,浣花溪畔的碑林让人震撼。35座花岗岩诗碑上镌刻着135首成都古诗,陆游“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的诗句与鸟鸣相和。在薛涛纪念馆见到仿制的薛涛笺时,突然理解元稹“锦江滑腻峨眉秀,出文君与薛涛”的赞叹——这些粉红笺纸确如芙蓉花瓣般娇嫩。
散花楼夜景
华灯初上时登上散花楼,这是李白“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的创作地。霓虹勾勒出安顺廊桥的曲线,锦江水倒映着现代霓虹与古代诗韵。忽然明白为何历代诗人钟情成都:这座城市的从容气质,恰如杜甫笔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境,千年未变。
诗城感悟
站在合江亭看两江交汇,恍悟成都古诗不仅是文学遗产,更是活着的城市记忆。那些描写市井喧嚣的“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与今日宽窄巷子的茶香氤氲隔空呼应。掌灯时分走进琴台路,司马相如“凤求凰”的旋律似乎仍在屋檐盘旋,让人真切体会什么是“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归途时特意走过青羊宫,道观飞檐与摩天楼在暮色中构成奇异和谐。想起范成大《吴船录》记载的“成都自唐为名镇,江山之秀,罗锦之丽”,突然理解陆游为何会说“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归”。这座被诗歌沁润三千年的城市,早已将平平仄仄刻进每块青砖,让每个驻足者都成为未完待续的诗行。
花重锦官城——观《天府的记忆》有感[修改版]
第一篇:花重锦官城——观《天府的记忆》有感 花重锦官城——观《天府的记忆》有感 我所注视的是一个宽大的荧屏,它里面蕴藏的一个都市正在我眼前悄然发展着。我观看着眼前的这个都府,看着它沉寂了二万五千年的微笑与泪水,在我惊讶的双眼中,在历史的舞台上,在不断刷新的屏幕中,重新演绎着,它的风采。 影片共分七集,分别介绍了...
上饶余干高三秋季学期首月语文测试试卷及答案解读
9. 文惠君从庖丁解牛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这对你的人生启示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述即可)三、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0~11题。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0. 这首诗的第二联“随风潜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