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悯农一古诗

《悯农一古诗》读后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2023年10月15日 晴

田间劳作见闻

今日路过村东的麦田,正午的阳光灼热刺眼,却见几位老农仍弯着腰在田间除草。他们的脊背被晒得发红,汗水顺着草帽边缘滴落在泥土里,这场景让我瞬间想起李绅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诗句的现实映照

蹲在田埂边与张大爷闲聊时,他粗糙的手掌摊开给我看——厚厚的老茧间还沾着新鲜的泥渍。"娃娃啊,你们吃的白面馍馍,都是这么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的。"老人用毛巾抹着脖颈的汗珠,身后的麦浪在热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古诗的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餐桌上的沉思

晚饭时望着碗里的米饭,突然发现米粒在灯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想起白天那些在烈日下佝偻的身影,我默默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母亲笑着说今天怎么格外珍惜粮食,我轻声背诵起《悯农》,她湿润的眼角在蒸汽中若隐若现。

现代社会的粮食悖论

刷手机时看到某吃播博主浪费食物的新闻,评论区竟有人调侃"反正买得起"。这让我想起粮仓前那句斑驳的标语:"深挖洞,广积粮"。在这个外卖随手可得的时代,《悯农》像面镜子,照见我们与土地之间越来越远的距离。

临睡前,窗外的月光洒在日记本上。突然明白这首流传千年的古诗,不仅是描写农人艰辛的画卷,更是敲打每个食客良心的木铎。或许真正的"悯农",就是从珍惜掌心的每一粒粮食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