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忠魂永驻心间——读过零丁洋有感

清晨推开窗,秋风裹着桂香扑面而来。案头那本泛黄的《宋词选注》被风掀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十四个字突然在晨光中跳动起来,像一簇不灭的火焰。

一、丹心映史的震撼

记得初读此诗是在初中历史课,老师讲到南宋灭亡时声音哽咽。当时只觉得"汗青"这个词陌生又庄严,直到在图书馆看到明代《文山先生全集》的影印本——那些虫蛀的边角里,竟藏着如此滚烫的赤诚。文天祥被囚三年,元世祖亲自劝降,他却在狱中写下二百多首《正气歌》,墨迹透纸背如同他穿透时空的忠魂。

二、现代生活的镜鉴

下班路过新建的廉政公园,LED屏正播放反腐纪录片。某个落马官员痛哭流涕的画面,与广场中央文天祥雕像的凛然目光形成刺眼对比。忽然想起父亲常说的:"忠不是愚昧的服从,是像指南针永远指向正道。"这让我在职场面对诱惑时,总会摸摸口袋里那张抄着"丹心"诗句的书签。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赠别崔纯亮》

三、文化基因的传承

上周末带女儿参观忠烈祠,她指着"天地有正气"的匾额问是什么意思。我蹲下来解释时,发现廊柱上刻着的正是《过零丁洋》全文。七岁的小姑娘跟着我一句句念,稚嫩的声音惊飞了檐下的燕子。归途她突然说:"爸爸,我以后也要做让课本记住的人。"暮色中我紧紧握住她的小手,仿佛握住了文明的火种。

夜深重读这首诗,电脑右下角弹出某明星偷税漏税的新闻。关掉弹窗,屏保自动切换成故宫角楼的星空照——六百年前那些真正不朽的灵魂,正以星辰的方式凝视着我们。或许这就是忠义的力量:它不是博物馆的青铜器,而是流动在血脉里的精神基因,在每一个需要选择的时刻发出铮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