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忆江南·梦回江南水乡忆旧游

忆江南·梦回江南水乡忆旧游

壬寅年仲夏廿三于姑苏客栈

晨起推窗,忽见庭中石榴花落了一地,恍若碎霞铺锦。这才惊觉客居江南已届三载,竟与乐天居士“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的心境暗合。檐角风铃叮咚作响,仿佛在催我将这些零碎记忆缀成篇章。

一、春江潮水连海平

记得初到江南时,正值烟雨朦胧的四月。撑一把青竹伞站在枫桥边,看雨滴在运河水面绽开千万个涟漪,忽然就懂了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愁绪。渡口的老船夫用吴侬软语唱着渔歌,橹声欸乃中,乌篷船划开翡翠色的水面,惊起几只白鹭掠过蒹葭丛。那时总爱在黄昏时分登上虎丘塔,看落日将七里山塘染成金红,青瓦粉墙的民居次第亮起灯火,犹如星子坠入人间河汉。

二、日出江花红胜火

去年立夏与友人同游西湖,特意赶在破晓前到苏堤守候。晨雾中的雷峰塔似悬在半空,湖面初荷才露尖角,忽见东方既白,霎时间万道金光照彻湖山。真真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赤霞染透的云朵倒映水中,竟分不清是天烧着了水,还是水点燃了天。采菱女驾着小舟从金光里荡出来,裙裾沾着清露,笑吟吟递过新摘的莲蓬,剥开一颗,清甜直沁到心底去。

三、郡亭枕上看潮头

最妙是中秋夜观钱塘潮。那日与三五知己在六和塔下赁了竹榻,卧听潮声由远及近。初时若闷雷滚动,继而似千军呐喊,待那雪练般的潮头奔到眼前,竟激起三丈高的浪花。水汽扑面而来时,众人皆欢呼雀跃,唯有卖茶老妪安然烹着龙井,笑说“这潮水吼了千百年,早听惯啰”。忽然明白白居易为何要“郡亭枕上看潮头”,原来汹涌澎湃的从来不只是江湖,更是胸中翻涌的慨叹。

四、何日更重游

昨夜读《白氏长庆集》至“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竟怔忡良久。窗外交织的雨丝仿佛将三年时光纺成锦帛,上面绣着寒山寺的钟声、拙政园的荷香、太湖的明月光。忽然惊觉自己竟如当年的北方词人般,将江南风物都酿成了诗。或许他日北归,也会在某个落花时节怅望东南,学着乐天居士喃喃一句:“能不忆江南?”

檐外雨声渐沥,合上日记时,忽见扉页夹着的干枯琼花微微颤动。原来江南从不曾老去,它永远活在游子的墨痕里,活在每个“忆江南”的词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