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庆典古诗中的端午记忆

庆典古诗中的端午记忆

壬寅年五月初五日记

晨起推窗,艾香盈室,方知已是端午。檐角菖蒲悬翠,邻家炊烟里裹着粽叶的清甜,忽然想起陆放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之句,这穿越八百年的香气,竟与今朝一般无二。

龙舟鼓动楚天阔

午后至江滨,但见旌旗猎猎,龙舟竞渡如箭离弦。鼓声震天时,蓦然忆起张建封《竞渡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两岸欢呼雷动,稚子骑于父亲肩头拍手,白发翁妪凭栏笑指,千年民俗就这样在喧腾中生生不息。最动人处是舟中健儿齐声呼号,古铜色臂膀起落如浪,恍若屈子《国殇》里"诚既勇兮又以武"的将士英魂,正借着端午阳气重返人间。

五色丝缠岁月长

归途见巷口老妪卖五彩丝线,倏地想起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中"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的盛况。虽无宫廷盛宴,但母亲仍依古俗将五色丝系于我腕上,丝线捻着日光,仿佛缠住了千年时光。晚间剥开碱水粽,金黄糯米映着烛火,忽然懂得苏轼"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温软——原来最隆重的庆典,终要落在一粥一饭的寻常里。

今夜展读《楚辞》,闻得远处尚有零散鼓声。江水汤汤,带走多少诗人词客,却带不走年年如期而至的端午。或许庆典古诗最珍贵处,便是让今人能与古人共嗅一缕艾香,同看一场竞渡,在时空交错中触摸永恒的中国魂。

记忆中的端午节

记忆中的端午节 (一)《记忆中的端午节》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来,透过窗帘缝隙投射出一片斑驳的光,就像记忆深处那些细碎却又温暖的画面。小时候,最期待的节日莫过于端午了。母亲包粽子的手法堪称绝技,而我却总是在她身边打下手,学着剥粽叶、放糯米,虽然总是笨手笨脚,却从未放弃过。“你看看,这叶子都卷得不好看...

端午记忆阅读理解合集

端午记忆精选作文 “小懒虫!快起床,今天是端午节,咱们要去爷爷奶奶家的, 你怎么还在睡觉?”一大清早,俺老爹就扯着公鸭嗓门大叫。我极 不愿意地起床,和爸爸妈妈一同去爷爷奶奶家。 刚进家门,我就闻到一股粽子的香味。爸爸使劲地嗅了嗅, 道: “嗯!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

留在记忆的味道作文端午节合集

作文留在记忆里的味道端午节篇 1 当大街上卖粽子的小推车渐渐多了起来,我便知道,端午节又来 了。 在我的记忆中,西安的端午节很不热闹。因为西安没有水,没有 赛龙舟,只有三天的假期。这时我只好背上书包,飞快地奔回家。和 奶奶坐在厨房,看奶奶包粽子。 奶奶是包粽子的好手,什么粽子都会包,比如:豆沙粽,...

三年级语文阅读绘本故事《中国记忆 端午节 粽米飘香艾蒲长》原文_百度...

《中国记忆·端午节 粽米飘香艾蒲长》在杜鹃“算黄算割”的叫声中,一年中最美妙的初夏来临了。在这清爽怡人的季节,紫薇和巴豆最喜欢去地里摘豌豆角吃;喜欢用端午花贴在脸上玩;喜欢在菜园里捉菜虫;喜欢在早熟的麦田边追蝴蝶……还喜欢——跟着奶奶去药铺买香料。“做端午香包啊?”药铺老板笑眯眯地从抽屉里取出...

端午记忆阅读理解

端午记忆 端午节是我小时候最期待的节日之一。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张贴起五彩斑斓的艾草和菖蒲叶,门前悬挂着一串串精美的雄黄饰品,散发着独特的清香。这是为了防御恶鬼和瘟疫,保佑家庭平安健康。在端午节这一天,我和家人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准备好各种食物和粽子,然后一起出门去祭拜祖先和参加传统的...

记忆中的平和端午节习俗

本文为笔者记忆或口传中的端午习俗(以平和中西部地区为主,由于时代变迁,也许有些习俗已不存在)。 穿汉服过端午,中国人开始恢复传统习俗 一、过节缚粽 包粽子,平和多叫“缚粽”,包粽子手艺大多相同。平和的粽子主要分“咸粽”和“碱粽”。常用香菇丝、花生、绿豆、莲子等作配料,用竹叶包裹、咸草捆扎成六角球状...

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3篇

又是粽叶飘香时,那曾经儿时最美的记忆依稀就在昨天。端午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记得每年端午节的前几天,街上到处都是卖香包、结五彩绳、炸油糕和卖粽子的小贩。那琳琅满目的香包、金黄酥脆的炸油糕和清香诱人的粽子,看得人是眼花缭乱,食欲大开,所到之处无不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人们都在为这欢乐的节日...

端午记忆优秀作文(通用27篇)

更像是挖井⼈眼中那充满希冀的.神⾊。记忆中的端午节,在沾满了糯⽶粒的嘴⾓边流淌。我喜欢左⼿拿着⼀个破了头的咸鸭蛋,右⼿拿着⼀个刚拆了红线的⾖粽;更爱把⼀⽀筷⼦戳进⼀个稻⾹四溢的⽶粽4⾓中的⼀个,然后将其余3个⾓轻轻咬去。刚煮熟的粽⼦是要⼀串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