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古诗里的运河晨思
清晨五点半,我被窗外隐约的船笛声唤醒。推开木窗,六月的微风裹挟着水汽扑面而来,眼前正是千年流淌的京杭大运河。忽然想起昨夜读的《毗陵诗录》中清代诗人洪亮吉那句"运河舟似月,钟声出寺迟",此刻竟与眼前景致完美重合。
诗中的波光
沿着青石板路走向文亨桥,朝阳正将运河染成金红色。倚着明代重修的石栏,忽然明白为什么历代诗人总爱在此驻足。翻开手机里存的常州古诗集,赵翼的"红桥曲曲绕城流,酒幔茶樯处处楼"倏然跃入脑海。三百年前的运河两岸,想必也是这般樯橹往来如织,茶香混着酒香在水汽中弥漫吧。
几位老人正在桥下练太极,动作如运河水般绵延流转。我忽然想起常州诗人黄景仁的《舟中望月》:"月光如水水如天,一样波痕两样圆"。此刻虽无月色,但朝阳在河面铺开的碎金,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诗境?
追寻诗迹的漫步
穿过篦箕巷时,特意去寻找徐永宣诗中"疏星历历隔林钟,独倚危阑听夜舂"的痕迹。白墙黑瓦的老宅倒映水中,乌篷船划过时搅碎倒影,又渐渐复原成水墨画般的景致。在卖木梳的老铺前驻足,恍若听见陈忱笔下"市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的喧闹。
在天宁寺前的茶座小憩时,翻看《常州赋》中描写运河的章节:"帆樯衔尾,舳舻蔽川"的盛况虽已不再,但货轮拉长的汽笛声里,依然延续着千年不息的生命律动。茶香氤氲中,清代吕星垣"茶烟禅榻隔花关,心事悠悠流水间"的诗句自然而然浮上心头。
水波里的诗韵
正午时分登上东坡公园的艤舟亭,这里是苏东坡当年系舟处。俯瞰运河如一条碧玉带穿城而过,忽然顿悟为什么这么多诗人选择在此留下诗篇——流动的河水本就是永恒的诗行。忽见一艘运沙船驶过,船头站着的少年正在用手机拍摄两岸风景,这个画面与古诗中的意象形成奇妙的时空交响。
归途经过半月岛,看见几位写生者正在描绘运河风光。画板上的水墨与手机里的古诗集形成有趣对照:千年前的文字与当下的视觉艺术,都在诉说着同一条河流的故事。洪亮吉笔下"钟声帆影落樽前"的意境,原来从未离开过这座运河边的城市。
暮色渐浓时,运河两岸亮起灯笼。站在新修的虹桥上回望这一天,忽然觉得常州古诗就像运河水底的青石板,看似被时光冲刷模糊,却始终奠定着这座城市的文脉。那些吟咏运河的诗句,不仅是文学的遗产,更是活着的生活场景——就像此刻掠过水面的白鹭,既是古诗里的意象,也是现实中的生灵。
华灯初上时,游船推开波光缓缓驶过。船头传来的吴侬软语中,我听见了古诗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