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古诗伴我山行日记
癸卯年仲夏初七·晴
清晨薄雾未散时,我揣着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踏上登山石阶。诗中所写"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意境,此刻虽未见秋月,却见晨光熹微中黛色山峦如诗行般层叠展开。石板路上斑驳的青苔与诗句中流转千年的月光,在此刻我的登山杖下产生奇妙的共鸣。
一、古诗里的山水相逢
行至万年寺,忽见山门楹联刻着"峨眉古诗藏幽径,梵呗清音绕重檐"。香火缭绕中依稀可见历代文人题咏的碑刻,明代杨慎"峨眉古诗秀出天外"的评语在朱漆木匾上熠熠生辉。我在殿前石阶小憩时,恰遇执帚老僧,听他吟诵宋代范成大《峨眉山行记》中"古木苍藤昼常暗,落花啼鸟春自闲"之句,声调悠远如隔世清磬。
二、云海中的诗意顿悟
午后登临金顶,但见云涛翻涌如太白笔下的银色江流。忽然省悟古诗中"影入平羌江水流"何尝不是另一种云海意象?在3079米碑刻处遇见写生的美院学生,画板上正临摹清代张问陶《峨眉古诗钞》中的"云海光中含万仞"之景,炭笔沙沙声与山风应和,仿佛与古人同赏这亘古不变的峨眉烟岚。
“金顶云开见佛光,
古诗妙处似莲香。
千年明月还相照,
照彻青山与客裳。”
三、暮色里的诗意归途
下山时残阳染透珙桐树林,忽然懂得为何历代诗人总将峨眉与明月相系。那些刻在崖壁上的古诗,无论是唐代司空曙的"峨眉古诗翠霭间"还是清代赵熙的"诗魂长伴佛灯红",都在暮鼓声中苏醒。手机收到景区推送的电子版《峨眉古诗集》,站在接引殿石狮旁翻阅时,恰有晚钟震落辛夷花瓣,飘落屏幕如活的标点。
今夜宿于半山精舍,窗间可见李白吟咏过的半轮山月。重读《峨眉山月歌》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忽然泪落——这跨越千年的诗意相遇,岂不正是古诗中最动人的"相见"与"不见"?枕畔《峨眉古诗选注》翻至泛黄处,墨香混着冷杉气息,伴我沉入峨眉诗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