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岳阳楼记日记:洞庭湖畔的忧乐之思

《岳阳楼记》日记:洞庭湖畔的忧乐之思

乙未年八月廿五 晴

今日重读范文正公《岳阳楼记》,忽忆三载前游巴陵郡往事。彼时烟波浩渺之景犹在目前,而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如晨钟暮鼓叩击心扉,遂提笔以日记体记之。

一、登楼见闻

晨光熹微时登楼,但见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荡不见首尾。沙鸥翔集处,锦鳞游弋时,确如公文所言“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然最动人心魄者,非水天相接之景,而是石阶间深深浅浅的履痕——自唐贤今人诗赋到樵夫商贾足迹,千百年来此楼见证的岂止是风光变幻?栏杆处犹存宋人刻诗,明清题咏与今人墨迹层叠交错,恰似一篇无声的史诗。

二、时空对话

午后坐于凭轩处,携黄酒一壶与公文对酌。读至“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不禁莞尔:今之游客举手机喧哗拍照,与古之文人挥毫题壁,其寄情山水之心何尝有二?然公文超脱个人情怀,直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等胸襟方是真正穿越时空的永恒。忽见一群青衣学子临湖诵读公文,琅琅声随波光荡漾,始知精神薪火竟如此具象可触。

三、忧乐新解

暮色四合时忽有所悟:今人解“忧乐”二字,多囿于政治抱负,然其深意或在于生命姿态。今有老翁每日清扫楼台不取分文,问之则曰“见不得名楼蒙尘”;有志愿者沿湖捡拾垃圾,笑称“后天下之乐而乐”。方知天下之忧乐,原在环卫工晨曦中的扫帚声里,在教师深夜批改的作业本上,在医者坚守手术台的汗水中——此乃“微尘之中见天下”的现代注脚。

是夜宿于湖畔客栈,推窗见月落银涛浮光跃金。忽觉公文六百字竟如明月,照彻古今人心:不必居庙堂之高亦可怀天下,处江湖之远仍能守初心。今记此篇,非为追慕先贤,惟愿他日重读时,不负此番洞庭烟波与文正公浩荡胸襟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