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山行古诗的作者是谁的秋日寻访日记

山行古诗的作者是谁的秋日寻访日记

十月二十日 晴

晨起推窗,见远山霜叶正红,忽然忆起儿时背诵的那首《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如清泉般自然流淌,却蓦然惊觉——我竟从未深究过这位将秋色写得如此绚烂的诗人究竟是谁?这个疑问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遂决定今日循着诗踪,去探寻这位隐在文字背后的灵魂。

书海寻踪

首先踏入市图书馆古籍区,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与油墨混合的沉香。在《全唐诗》浩如烟海的卷帙中寻觅,指尖掠过李白飘逸的月、杜甫沉郁的舟,最终停在了一个沉稳的名字上——杜牧。旁边的注解告诉我,这位晚唐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其诗风华流美、雄姿英发,尤以七言绝句称著于世。《山行》正是其代表作,作于他任池州刺史期间,一次秋日巡行山中的即景之作。原来,那石径、白云、枫林、霜叶的背后,是一位心怀家国却又能在自然中找到慰藉的诗人。

纸上相逢

我坐下来,细细重读这首诗。先前只觉景色明丽,如今知是杜牧所作,感受竟全然不同。“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非是现代“坐下”之意,而是“因为”。他是因为太喜爱这夕照枫林的美景,才停下车来,驻足凝望。一个“爱”字,透露出诗人对秋色、对生命的热烈拥抱,毫无古人常有的悲秋寂寥。这种昂扬向上的情感,与杜牧本人虽身处晚唐末世,却始终保持着豪迈俊爽的个性是多么契合。他的生平轨迹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出身名门,才华横溢,有经世之志,却陷于牛李党争,仕途坎坷。或许,正是这山行的片刻,让他从政治的烦忧中超脱出来,在山川自然中找到了精神的自由与纯净。诗,果然是人心的映照。

心路山行

合上书页,心中探寻的答案已然明晰,但思绪却未停止。这次的寻访,仿佛我也进行了一场属于自己的“山行”。最初,我只是寻找一个名字,一个答案;但最终,我找到的是一位诗人的情怀,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杜牧没有直接告诉我他是谁,他通过一首诗,邀请我与他一同领略那片枫林,感受那份超然物外的喜悦。这让我想起我们每一次的学习与探索,其意义远不止于得到一个标准答案,更在于与伟大的灵魂对话,让他们的智慧与情感滋养我们自身的生命。答案的终点,恰恰是理解的起点。

夕阳西下,我走出图书馆。外面的枫叶亦红得灿烂。我学着千年前那位诗人的样子,驻足,凝视。心中默念:谢谢你,杜牧。谢谢你用一首诗,不仅定义了秋日的绚烂,更在今天,为我指引了一次充满惊喜的寻美之旅。山行古诗的作者是谁?他是杜牧,更是一位永恒的,带领我们发现生活之美的向导。

小学3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合集

◎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径、斜”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 13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3 首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借...

描写秋雨的古诗七言绝句合集

描写秋雨的古诗句摘录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点绛唇·秋雨弥空 年代: 宋 作者: 曹勋 秋雨弥空,冷侵窗户琴书润。 四檐成韵。孤坐无人问。 壮志消沈...

2025解统编教材新义,赋语文课堂新能——三年级新修订教材变化与教学建议...

3.读写融合:阅读与写作相互衔接,如第二单元学习《山行》《秋天的雨》等描写秋天的课文后,安排“写日记,记录秋日见闻感受”的习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调动感官观察”“运用比喻修辞”等阅读中学到的方法;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从“那次玩得真高兴”改为“那次经历真难忘”,与单元“感悟美好品质”主题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