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闻猿啼,又见猕猴戏
深秋访山日记
十月廿三,天高云淡,微风不燥。我独往城西三十里外的翠云山,本意是赏枫叶、听松涛,却意外邂逅了一场关于猴群的生动图景,不禁想起古人“猿啼”、“猕猴”的诗句,恍若穿越时空,与千百年前的诗人同观一景。
初闻猿声
清晨的山路颇为幽静,石阶上铺着层层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行至半山腰,忽闻远处传来几声长啸,清越悠长,穿透林霭。那声音似哭似笑,凄清中带着几分野性,我立刻想起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虽此山非彼三峡,此声亦非彼猿,但那回荡在山谷间的啼鸣,却同样牵动人的愁肠与遐思。我驻足良久,听那声音时远时近,仿佛是大山古老的呼吸,诉说着人类到来之前的秘密。
忽见猴群
循着声音向上攀登,穿过一片茂密的栎树林,眼前豁然开朗。一处较为平缓的山坡上,竟有十余只猕猴在嬉戏玩耍!它们棕灰色的皮毛在阳光下闪着光泽,长尾巴时而卷起,时而舒展。有的在枝杈间灵活地腾跃翻飞,宛如技艺高超的杂技演员;有的则三五成群,互相梳理毛发,神态亲昵安详;还有两只幼崽,抱成一团从斜坡上滚下,发出“吱吱”的欢快叫声。它们似乎并不十分怕人,只是偶尔投来机警的一瞥,旋即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情景,不正应了“猕猴群嬉戏,隐现万松杪”的古意吗?它们的存在,为这静谧的山林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野趣。
所思所感
我坐在不远处的岩石上,静静观察了它们近一个时辰。心中感慨万千。这些山林间的精灵,自古便是诗人画家的宠儿。它们既是自由不羁、灵性十足的象征,也常被用来寄托世事变幻、人生孤寂的感怀。看着它们无忧无虑的模样,都市生活中的种种烦忧似乎也被暂时隔绝在了重山之外。它们才是这片天地真正的主人,而我们,不过是偶然到访的客人。这份人与动物、与自然之间短暂而和谐的交汇,显得如此珍贵。
日落西山,我才依依不舍地起身离去。下山途中,那猿啼声早已消散,但猴群嬉戏的生动画面却已深深印刻在脑海。这次意外的邂逅,不仅让我亲眼见证了古诗中的意境,更让我对自然生命多了几分敬畏与热爱。但愿这片山林永远成为它们的乐园,让“猕猴戏松巅”的诗画美景,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