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小短文抄写:雨日窗景日记

雨日窗景日记

十月廿七 星期四 雨

清晨六时三刻,在淅沥雨声中转醒。推窗见灰白的天幕低垂,雨丝如银针般斜织着天地。忽想起今日原是霜降后第三日,秋雨竟来得这般急促,教人措手不及。

窗台那盆绿萝经雨水浸润,叶脉愈发青翠欲滴。每片叶尖都悬着水珠,将坠未坠之际,又承接了新的雨滴,这般轮回竟持续了半个时辰。我取来蓝封笔记本与钢笔,欲将此刻景致凝于纸端。

雨幕中的市井百态

巷口卖豆浆的老翁披着透明雨披,推车轱辘碾过湿漉漉的青石板,留下两道蜿蜒的水痕。撑伞的行人像移动的蘑菇,红的、蓝的、格纹的,在雨幕中浮沉。对街书店的老板娘正费力地支起雨棚,几本摆在门外的特价书已被雨水浸出深浅不一的墨痕。

最有趣的是那群放学归来的孩童,他们故意踩踏水洼,飞溅的水花沾湿了裤脚却浑不在意。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蹲在屋檐下,正用树枝引导蚂蚁避开湍急的水流。这般童真景象,教人想起《浮生六记》中芸娘与夏蚊的趣事。

雨声中的文思涌动

雨击瓦当之声渐密,犹如琵琶轮指。忽忆及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之句,而此刻雨打芭蕉的碎响,倒更似“小弦切切如私语”。取出《唐宋词格律》临窗翻阅,见蒋捷《虞美人·听雨》一词,竟与此刻心境暗合:“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研墨铺笺欲效古人写雨,却觉现代钢笔虽便利,终不及毛笔能表现雨意的浓淡干湿。遂改用钢笔细细勾勒,墨色在稿纸上游走,仿佛雨巷中飘散的炊烟。写至“雨丝如诉”处,窗外恰有卖豆腐的梆子声穿过雨幕,竟与文字生出奇妙的应和。

雨歇时的刹那永恒

未时初刻,雨势渐收。云隙漏下一缕金光,正照在积水的洼塘上,映出晃动的天空。被雨水洗涤过的梧桐叶闪着银光,每片叶子都成了小小的明镜,收纳着天空的碎片。

合上日记本时,墨迹尚未全干。忽然明了古人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真意——这场秋雨原是天地写就的绝妙文章,我不过是个虔诚的抄录者,用笔墨挽留那些即将消逝的雨声与光影。

窗台绿萝的水珠终于坠落,在纸页上洇开一朵墨色的花。且让这意外的水痕作为今日日记的印章,证明这段时光曾如此真切地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