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小桥流水人家——记故乡的石拱桥

小桥流水人家——记故乡的石拱桥

一、桥畔的童年记忆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我踩着露水浸湿的青石板,又一次站在了这座熟悉的老桥前。"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蓦然浮现在心头。这座三孔石拱桥横跨在故乡的小河上,斑驳的桥身爬满薜荔,桥墩上深浅不一的青苔记录着百年风雨。

1. 桥头的早市烟火

桥东头总摆着王婆婆的豆腐摊,木桶里雪白的豆腐还冒着热气。记得小时候常攥着两枚硬币,看她在青石板上"咔嗒咔嗒"切豆腐,桥下的流水声与切刀声竟合成奇妙的韵律。卖糖人的李叔总爱把摊子支在第三个桥拱下方,阳光透过拱券投下的光斑,会把麦芽糖照得琥珀般透亮。

二、桥上的岁月留痕

桥面中央有块特别的条石,上面刻着"光绪廿年重修"的字样。祖父说当年日军过境时,乡亲们就是躲在桥洞下的暗渠里才逃过一劫。现在那些弹痕早被藤蔓温柔覆盖,只有桥西第五根栏杆上,还留着太爷爷用柴刀刻的防匪记号。

2. 雨季的桥韵

最难忘梅雨时节,河水漫过中间桥孔的石貔貅雕像时,整座桥会变成一架巨大的水琴。水滴从桥拱的楔形石缝间坠落,在长满青荇的河面上敲出"叮——咚——"的清响。这时若撑伞站在第三级台阶,就能看见雨帘中若隐若现的"流水绕孤村"的意境。

三、桥魂永续

去年返乡发现桥头装了LED景观灯,但那些镶嵌在桥墩里的老陶罐仍在——那是古人建桥时为镇水妖特意埋下的。现在桥上车来人往,却很少有人注意桥拱内侧刻着的《金刚经》片段。只有春分日正午,阳光会精准地照亮"一切有为法"那几行阴刻文字,仿佛百年前的匠人早算准了光阴的角度。

离乡时我掬了捧桥下的流水,水中倒映着桥身与天空的曲线,忽然明白这"人家"二字,说的不仅是白墙黑瓦,更是代代守护这座桥的魂灵。石桥沉默如初,而桥洞永远含着半轮月亮,像未说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