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 古诗中的坚韧与希望
——一篇关于成长与坚持的日记
今天重读杜荀鹤的《小松》古诗,突然被其中"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的句子触动。这棵不起眼的小松树,不正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写照吗?
晨读时的感悟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翻开古诗集,目光停留在《小松》这首诗上。诗中描写的小松树,起初被埋没在杂草丛中,无人问津,但它依然顽强生长,最终脱颖而出。这让我想起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
记得刚开始练习时,我的字歪歪扭扭,连最基本的横平竖直都做不到。每次交作业,老师的评语总是"需加强练习"。但就像小松树一样,我没有放弃,每天坚持练习半小时,渐渐地,笔下的字开始有了筋骨。
午后的联想
午休时路过小区花园,看见园丁正在修剪松树。那些高大的松树,不也是从小小的树苗长成的吗?这让我想到《小松》诗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深刻哲理。
人们常常忽视成长的过程,只关注结果。就像我们班的小明,上学期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大家都夸他聪明,却不知道他每天放学后都在图书馆多做两套练习题。这棵"小松"终于长成了令人仰望的"凌云木"。
傍晚的思考
晚饭后散步时,看见路边石缝中钻出一株小松苗。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它依然努力生长。这让我想起《小松》传达的另一个精神:环境不能决定命运。
我的同桌小华家境不好,但他总是最早到教室读书,晚上借着路灯复习功课。他说:"我要像小松一样,不管长在什么地方,都要向着阳光生长。"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今日收获
通过《小松》这首诗,我明白了三个道理:
- 成长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 坚持是突破平凡的关键
- 环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合上日记本,窗外的月光正好照在那本古诗集上。《小松》这首诗,将永远提醒我: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起点,而在于成长的过程。我要像那棵小松一样,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绽放独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