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小寒节气日记300字:岁暮寒深,围炉拾忆

小寒节气日记300字:岁暮寒深,围炉拾忆

一、寒色侵窗

晨起推窗,凛气扑面,玻璃上凝着未化的霜纹,如天公偶得的水墨画。日历显示,今日小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然则寒气何尝小?呵气成白雾,指尖顷刻僵冷,只得搓手取暖。檐角悬着几柱冰凌,晨光熹微中剔透生辉,偶有脆断坠地之声,清泠碎玉一般。

二、市井烟火

巷口早餐铺蒸汽氤氲,炸油条的滋滋声与碗勺碰撞声交织。买得热豆浆归来,铝袋外壁已结满水珠。道旁老妪推着烤红薯车,焦香混在寒风里,竟勾出几分暖意。行人皆裹厚衣,缩颈疾走,口罩上方呼出的白气连绵不绝,像一列移动的小火车。梧桐落叶早被扫尽,只剩光秃枝桠划破灰白天空。

三、围炉之趣

午后闭门读书,暖气嘶嘶作响。忽忆儿时乡间,此时当聚于灶膛前。祖母煨芋于热灰中,祖父温一壶黄酒,满室焦香与酒香缠绕。待芋皮焦黑剥开,金黄瓤肉烫得左手倒右手,呵气吹之,急咬一口,甜糯满颊。如今用电炉模拟旧时围炉,钢化玻璃下红光流转,却终缺了柴火噼啪声与灰烬的余温。

四、夜观物候

暮色四合时,见群雀归巢,啁啾争栖。忽悟《礼记》所载“小寒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虽处都市难见野雉,但喜鹊确在枝杈间忙碌衔草。寒月如钩时,遥想南飞雁群应已感知阳气萌动,开始向北试探性迁徙。天地节律藏于细微,纵水泥森林亦不能全然隔绝。

五、寒夜思絮

临寝泡脚,热水漫过脚踝,浑身毛孔舒张。忽思“小寒大寒,冻成一团”的谚语,翻出母亲手织的羊毛袜套上。手机里故乡发来照片:院落腊梅已绽,黄玉似的花苞缀满冰枝。父亲在梅树下扫雪,大黄狗滚出一串爪印。今虽客居千里之外,然血脉里的节气生物钟从未停摆,它让所有华夏子孙在相同时序里,以不同方式念着同样的温暖。

夜渐深,窗外风声呜咽如埙。小寒是严冬的仪式,亦是春信的伏笔。阴极而阳生,冰层之下已有暖流暗涌。记此三百字时,电热毯渐暖,被窝里自成乾坤。忽闻楼下夜归人踩碎薄冰,清脆声里恍惚听见故乡河冰开裂的微响——那是冬天的心跳,也是春天的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