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诗仙足迹,望庐山瀑布记
七月既望·庐山行
清晨五时,携李太白《望庐山瀑布》诗卷登含鄱口。薄雾如纱,远山如黛,忽见一缕金芒刺破云层——"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奇景竟在眼前具现!青灰色山体被朝阳染作赤铜色,蒸腾的水雾确如李白笔下流淌的紫色绸缎。
瀑声如雷处
循着隐约雷鸣沿石阶下行三千步,水汽渐浓。转过最后一道岩壁时,三叠泉瀑布突然撞入视野。银白水龙自百米高空砸向砚台般的深潭,激起的浪沫在阳光下幻化出七彩虹霓。此刻方知"飞流直下三千尺"非是夸张,那纵向撕裂空间的水链,确带着唐诗特有的磅礴气象。
诗与景的对话
坐在观瀑亭重读诗卷,发现太白用字之精妙:"挂"字写瀑布静态之美,"落"字状其动态之势。而"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比喻,在目睹水雾漫天生光的奇观后,顿觉此乃神来之笔。现代测量显示瀑布落差仅155米,但诗人的精神丈量,早已超越物理尺度。
山中的顿悟
午后山雨忽至,躲进黄龙寺翻阅不同版本的《望庐山瀑布》。宋刻本作"遥看瀑布挂前川",明刻本却是"悬看",一字之差竟牵动整个画面的视角。忽然悟得:山水亘古不变,变的只是观者心境。当年李白望瀑抒怀,今人望瀑读诗,千年时空在此叠印。
暮色中下山,耳机里播放着《春江花月夜》古筝曲,忽忆起钱钟书《谈艺录》评此诗:"太白于壮美中见灵动"。手机相册里翻看瀑布慢门照片,如绢如练的水流与峭壁形成刚柔对话,方信古人"山水以形媚道"之说。
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
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通过李白诗句考查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