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大林寺桃花:一场与古诗词的春日邂逅
四月二十日 晴 山风拂面
清晨薄雾未散时,我踩着白居易的足迹踏上庐山古道。石板阶缝里钻出的青草沾着露水,让人想起千年前那位诗人披着晨霭寻春的身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默诵着《大林寺桃花》的句子,恍若看见青衫文士正拈花而立,对山风吟出这穿越时空的绝唱。
古刹桃云的相遇
转过最后一道山弯,大林寺朱墙忽现于苍翠之间。猝不及防地,整片山坳的桃花涌进视野——不是稀落的三两枝,而是如绯云坠地般的盛放。深红浅粉的花瓣在黛色山峦衬托下,恰似古人画卷里的皴染技法。树梢几只山雀跃动时,震落的桃花瓣飘进石阶旁的溪流,竟与诗中所写"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形成奇妙互文。
驻足花树下仰望,忽然懂得白居易当年的惊喜。平原地带的春花早已化作春泥,而这海拔千余米的山寺却珍藏着一整个迟来的春天。桃枝在蓝天下勾勒出遒劲的线条,每朵花都开得郑重其事,仿佛专为等待某个懂得欣赏的人。
时空交错的花影
在寺僧指点下找到传说中的"白司马花径",手指抚过斑驳的石碑刻字时,忽然听见身后孩童清脆的诵诗声。转头看见扎着总角髻的小沙弥,正带着游学的稚童们念《大林寺桃花》。童音琅琅中,千年时光仿佛在此刻折叠——白居易掷笔叹赏的桃花,如今依旧映照着游人的笑脸;诗人捕捉到的春天,正通过童稚的诵读声继续传递。
午后坐在茶寮记录见闻时,山风卷来几片桃花落在纸页上。小心地将花瓣夹进笔记本时,忽然想起古籍记载白居易当年也曾在此品茗赋诗。或许他见到的桃花也是这般调皮,曾落在他铺开的宣纸上,染出一缕淡红墨痕。
春色永驻的密码
下山时特意绕道西侧古桃园,这里藏着三十余种历代栽种的桃树。守园的老僧正在给标注"唐种"的桃树浇水,笑着说这棵的根系可能连着白居易见过的桃树。他指着枝头重瓣桃花说:"古人说桃花短命,这些树却见证了一千多个春天。"
夕阳将花影拉得悠长时,我终于明白《大林寺桃花》流传千年的秘密——白居易捕捉的不是易逝的春色,而是生命轮回的永恒之美。归途上屡屡回望,见山寺桃林在暮色中化作浅绛色的烟霞,恰似那首七绝在历史长河中漾开的涟漪。今夜我的日记里,也将飘满永不凋落的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