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宿新市徐公店 古诗之夏日记行

宿新市徐公店 古诗之夏日记行

七月十五日 晴

晨光熹微时,我踏上了寻访古意的旅程。目的地是那座在诗词中流淌了千年的「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的诗句如轻柔的风,一直萦绕在心头:「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二十八字,像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我对江南初夏的所有想象。

抵达时已是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篱笆,洒在蜿蜒的小径上,恍若诗人笔下的景象重现。眼前的徐公店早已不是当年的酒肆,而是一座保留着宋代风貌的纪念馆,青瓦白墙,木雕花窗,岁月在这里沉淀出温润的光泽。我漫步在重新修缮的庭院中,试图捕捉那些隐藏在时光缝隙里的诗意。

篱落疏疏,树影婆娑

站在篱笆旁,我仔细观察着那些错落有致的竹篱。它们或许已不是原物,但那份「疏疏」的意境却完美保留。阳光透过缝隙,在地上画出细碎的光斑,如同自然的刺绣。抬头望去,树头的嫩叶已从「新绿」转为深翠,但夏初的生机依旧蓬勃。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千年前的故事。

馆内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里每年都会依据古诗意境重新种植菜花,以还原「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妙趣。虽已过花季,但我能想象春天时那片金黄海洋的盛景——孩子们的笑声与翻飞的蝴蝶,跨越时空在此交织。

诗与现实的对话

在展厅里,我见到了杨万里诗作的仿古刻本。透过玻璃柜,那些墨迹仿佛还带着诗人的温度。他当年宿于此地,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是暮春的惆怅,还是初夏的欢愉?或许正是这种平凡中的美,触动了他写下这首传世之作。

我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翻开日记本,试图用文字捕捉此刻的心境。忽然,几个当地的孩子追逐着跑过,笑声清脆如铃。虽然没有黄蝶,但他们追逐的身影与诗中「儿童急走」的画面何其相似!这一刻,诗与现实完美融合——原来美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延续。

归途的沉思

夕阳西下时,我踏上归途。回望徐公店,它在余晖中显得格外宁静。这首古诗之所以能流传千年,不仅在于其语言的精妙,更在于它捕捉了人类共通的体验:对自然的感知、对童真的怀念、对瞬间美好的珍惜。

今天的寻访让我明白,真正的诗意不在远方,而在当下凝视的目光里。正如杨万里所见,疏篱、小径、新绿、儿童——这些平凡事物,因诗意的观照而永恒。我将永远记得这个夏日,记得如何像古人一样,用心灵去阅读世界。

日记末页,我抄下整首诗,并在旁注道:「诗未老,景常新。心若有知,处处皆徐公店之境。」

二年级教学工作计划【必看整理版】

课文(6) 古诗(6)妈妈的爱 咏柳 杨树之歌 华山 山寨 早发白帝城 瀑布 宿新市徐公店 快乐的节日塞下曲 雨后 小池 更多二年级教学计划 二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上一学年工作回顾 (1)这学期担任了初二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肩上的担子可以说很重。为了使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将对去年的教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