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家书抵万金日记

家书抵万金

十月十五日 阴雨微凉

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像极了杜甫笔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沉吟。今日整理旧物时,偶然翻出父亲十年前从海外寄回的信笺,牛皮纸信封已泛黄卷边,墨迹却依然清晰如昨。信纸展开的刹那,那股混合着墨水与思念的气息扑面而来,将我拽回那个没有视频通话、唯靠文字传递温情的年代。

墨痕深处的守望

父亲在信中用工整的楷书写道:“见字如面,海外月色虽明,不及故里一盏灯。”那时他为了家庭生计远渡重洋,每周雷打不动寄回一封家书。母亲总会将信纸熨平,用红丝带系好收进檀木匣,等我放学后一字一句读给她听。信中从不说艰辛,只描摹异国街角的梧桐如何像极了老家院前那棵,说超市买的月饼总缺一味桂花香。如今才懂,那薄薄几页纸何以抵得过万金——它承载着跨越重洋的体温,将漂泊与守望编织成坚韧的纽带。

数字时代的家书

傍晚与父亲视频时,屏幕那端的他鬓角已染霜色。我提起那封旧信,他愣怔片刻忽然轻笑:“现在发条消息秒达,反而怀念等信的滋味。”这句话如石子投入心湖。科技稀释了等待的焦灼,也冲淡了文字沉淀的重量。今夜我特意找出信纸,给父亲手写回信。钢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里,忽然明白“抵万金”的从来不是书信本身,而是提笔时斟字酌句的郑重,是投递后掐算日期的期盼,是拆阅时指尖颤抖的珍重。

永不褪色的纽带

雨渐停时,我在信末抄下杜诗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千年之前的叹息,依然叩击着现代人的心房。无论时代如何更迭,家书承载的情感内核从未改变——那是用文字腌制乡愁,以墨痕封印牵挂。当电子信息淹没生活,或许我们更需要一场返璞归真的书写,让横竖撇捺在纸页上生根,让“抵万金”的情意穿越时空,永远温热。

(完)

真与诚读后感6篇

真与诚读后感篇1 今天,我终于把《汤姆·索耶历险记》这本书看完了,汤姆·索耶历险记读后感 朱子涵。我觉得第二章节是整本书最精彩的环节。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这精彩的内容吧!这一节主要描述的是这个胜利者—汤姆的衣服因为打架而破烂不堪,姨妈罚他去把墙刷白,汤姆把刷墙说成是可以放纵恣意的艺术,瞧!他正在一边吃苹果、...

父亲的微笑作文精选

父亲的微笑作文1 气温骤然下降。我想:“今天太冷了,爸爸应该不会来吧!”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自习,忽然同座位碰了我一下:“看,你爸来了。”我一转头,看见爸爸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正冲着我微笑,黝黑的皮肤,布满深深的皱纹的脸显得有点憔悴,穿了一件旧外套,透过衣领我看见里面穿着那件粉色的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