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守护古诗词日记:与时光对坐的午后

守护古诗词日记:与时光对坐的午后

壬寅年冬月廿三 微雪初霁

晨起推窗,见薄雪覆庭阶如宣纸铺展,忽忆及白居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之句。檐角冰棱垂落处,恍若古人悬笔蘸墨,正要在这天地素笺上挥毫。自书案青瓷缸中取《唐诗三百首》时,指尖触到扉页祖父朱笔批注:“诗脉即血脉,不可断也。”霎时如见老人灯下吟哦之态,始知守护古诗词非止于诵念,实乃接续千年文心之誓约。

一、诗魂在器物间苏醒

午后整理旧箧,得民国版《唐宋词格律》,纸页脆黄如秋叶。书中夹着祖母手抄笺——竟是李易安《声声慢》用工尺谱标注的唱法。轻抚那些娟秀字迹,仿佛听见上世纪闺阁中绵邈的清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忽然懂得守护古诗词当如祖母这般,以血肉体温焐活文字,使冷僻词牌重新生长在呼吸之间。

二、孩童瞳仁里的星光

申时邻家稚子叩门问业,见案头《笠翁对韵》竟朗声念出“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问其故,答曰短视频平台有先生着长衫授课。遂与之玩“飞花令”,取“雪”字为韵,小儿脱口道:“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电子屏幕映亮他澄澈眼眸,此刻方信守护古诗词不必拘于形式,但求那颗种子能落进心田。暮色染窗时,孩子忽问:“以后还能用古诗写微信吗?”相视大笑,原来守旧亦可维新。

三、数字化时代的诗心

晚来整理诗社电子存档,见同好们将《春江花月夜》译作代码诗:
while(moonrise){
  river.flow(poetry);
  human.lifetime++;
}
此种守护看似离经叛道,实则暗合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之哲思。忽悟守护古诗词非复刻古董,而当如明月映照千江,在各时代容器中呈现不同清辉。遂开机录读《滕王阁序》,声波曲线在屏幕上起伏如山水,或许百年后此音频亦成新文物。

雪又零星而下,屏息听去,竟似平仄声律叩窗。今日三事教我明白:守护古诗词在祖母的工尺谱里,在孩童的短视频里,在代码与声波里,更在每次心动神摇的相遇里。诗道未曾断绝,只是化作万千形态奔流于世——而我们,不过是站在时光河畔递送薪火的人。

作文初中印象

课间的铃声清脆如林间鸟啼,唤醒了沉睡的角落。操场上,少年们的追逐如风掠麦浪,汗水浸湿衣衫,笑声溅起尘埃。篮球在空中划出弧线,仿佛青春的信使,传递着无声的盟约。午后,树荫下三两聚首,书本摊开在膝头,蝉鸣是唯一的伴奏,时光在光影里缓缓流淌。角落里,一朵无名小花悄然绽放,粉瓣微颤,迎着日光,倔强而羞怯。秋风起时,梧桐叶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