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有四失:一位古代学者的自省日记
引言
今日读《礼记·学记》,见"学者有四失"之论,深感震撼。所谓四失,即"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掩卷沉思,不禁提笔写下这篇日记,以自省求学之路上的得失。
第一失:贪多求全
晨起翻阅《论语》,忽觉自己书架上的典籍堆积如山,却无一精通。想起"失则多"之戒,顿感惭愧。去年立志遍读诸子百家,结果每本书都只读个开头,如蜻蜓点水。今日决定改变策略,先精读《孟子》一书,三月为期。
反思
第二失:浅尝辄止
午后研习《周易》,遇到"乾卦"爻辞不解,几欲跳过。忽忆"失则易"之训,遂取三家注释对照研读,竟发现新意。原来学问之道,贵在深入,不在速成。
感悟
- 遇难而退,终无所成
- 循序渐进,方得真知
第三失:固步自封
傍晚与同窗论辩,发现自己总是固执己见,不容他说。此正是"失则止"之病!学问当如活水,贵在交流切磋。遂向同窗致歉,相约每月一会,互相砥砺。
第四失:畏难退缩
夜读《庄子》,见"庖丁解牛"之喻,想到自己每每遇到艰深典籍便生畏难之心,此乃"失则寡"也。决定明日开始挑战《尚书》,虽难必读。
结语
今日一省,方知求学路上处处陷阱。四失如四面明镜,照见我的不足。愿以此为戒,日日精进。记此日记,他日回看,当知进步几何。
《礼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求学之道,亦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