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集(全三册)季羡林:一纸晨昏录
晨起观荷记
清晨五时,窗外犹带夜色,偶闻鸟雀啁啾。披衣起身,见案头《季羡林散文集(全三册)》静静卧于灯下,书脊已显斑驳。忽忆先生于《清塘荷韵》中所言:"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推窗见院中缸荷正绽新蕊,露珠滚动如星,竟与书中描述浑然契合。季羡林先生观察之精微,譬喻之灵动,恰似这晨光中的荷瓣,层层剥开生活的本真。
午后书斋沉思
日影西斜时重读《八十述怀》,见先生写道:"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忽觉鼻酸。先生将人生况味凝练为这般平实的文字,犹如老农细数稻穗,不事张扬却颗粒分明。书架第三层整排的《季羡林散文集(全三册)》已伴我七载春秋,页边渐黄处恰是反复摩挲的章句。其中《听雨》篇有云:"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今日窗外雨打芭蕉,方真正领会这般通感之妙。
夜灯下的对话
夜读《月是故乡明》至深宵,台灯在书页投下暖黄光晕。先生忆故乡村落的描写令我恍见江南祖宅——青石板路映着同样明月,墙头狗尾草亦如文中所述"摇出几分禅意"。忽然懂得先生为何总在宏大叙事中珍重琐碎日常:"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生活也是美好的"这般感悟,非经岁月淬炼不能道出。三册散文集里绵延不绝的,正是这种将苦难沉淀为珍珠的智慧。
四季流转中的回响
春桃秋菊,夏蝉冬雪,皆成先生笔底波澜。尤爱《忆日内瓦》中"湖光山色,彩翠成岚"的描写,与《石榴花》里"火红的花朵在浓绿背景上跳动"形成奇妙呼应。这套《季羡林散文集(全三册)》最动人处,在于始终以植物般的韧性生长着对生命的挚爱。先生写马缨花"开放时如云如霞",写枸杞"红得像火",字里行间奔涌着永不枯竭的发现之乐。正如他在《生命的意义》中所说:"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跑。"而文字正是传递火把的方式。
墨香里的永恒
合上书页时星光已淡,扉页上购书日期"2016.3.26"墨迹犹润。忽然明白先生为何在《九十抒怀》中坦言:"我一生都在读书和写作中度过。"这三册散文集所承载的,不仅是个人记忆,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那些关于燕园海棠、敦煌朔风、泰戈尔故居的记述,早已超越个体经验,成为文明对话的桥梁。正如先生所言:"文字的力量在于,它能让不同时空的灵魂相遇。"此刻书案前的我,正与那个伏案疾书的身影隔空相望。
季羡林作品《黄昏》原文
夕阳的余晖从树叶的稀薄处,透过了架在树枝上的.蜘蛛网,漏了进来,一条条灿烂的金光,照耀得全林子里都发着棕红色,合了草底下毒蛇吐出来的毒气,幻成五色绚烂的彩雾。也该有萤火虫罢。现在一闪一闪地亮起来了,也该有花,但似乎不应该是夜来香或晚香玉。是什么呢?是一切毒艳的恶之花。在毒气里,不只应该产生恶之花吗?这花的香慢慢融...
季羡林散文集八篇
季羡林散文集八篇 引导语:《季羡林散文集》,京华出版社2010年是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季羡林。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下面是《季羡林散文集》节选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季羡林。1. 《清塘荷韵》: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
季羡林散文集:季羡林《黄昏》
这黄昏,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 黄昏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问:黄昏从哪里来的呢?这我说不清。又有谁说得清呢?我不能够抓住一把黄昏,问它到底。从东方么?东方是太出的地方。从西方么?西方不正亮着红霞么?从南方么?南方只充满了...
季羡林经典散文十篇合集
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散文 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散文 1 梦萦水木清华 离开清华园已经五十多年了,但是我经常想到她。我无论如何也 忘不掉清华的四年学习生活。如果没有清华母亲的哺育,我大概会是 一事无成的。 在三十年代初期,清华和北大的门槛是异常高的。往往有几千学 生报名投考,而被录取的还不到十分甚至二十分之...
季羡林的散文代表作合集
季羡林经典散文 季羡林经典散文精选(通用 7 篇) 季羡林经典散文 篇 1 在不经意的时候,一转眼便会有一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影子飘过。 这使我困惑。 最先是去追忆:什么地方我曾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构记树呢?是在某 处的山里么?是在另一个地方的一个花园里么?但是,都不像。 最后,我想到才到北平时住的那个公寓;...
季羡林散文
季羡林散文 篇1 1、《清塘荷韵》: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
季羡林散文集:季羡林《年》
季羡林散文集:季羡林《年》 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我们握不着,也看不到。当它走来的时候,只在我们的心头轻轻地—拂,我们就知道:年来了。但是究竟什么是年呢?却没有人能说得清了。 当我们沿着一条大路走着的时候,遥望前路茫茫,花样似乎很多。但是,及至走上前去,身临切近,却正如向水里扑自己的影子...
季羡林散文四篇
首先是《长恨歌》,这是季羡林著名的一篇散文,写于20世纪50年代初,题材以宋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为蓝本而改编而成。文章以寥寥的,但又浓浓的历史情怀为主要特征,从中能感受出季羡林的孤独感和伤感情绪,即“故殿已朽,城郭已败”的深情,这一困惑不断的涌动,使这篇文章更加深远。 其次是《鹿鸣林》,这是季羡林较为著...
国学大师季羡林经典散文-九十述怀
国学大师季羡林经典散文-九十述怀(1)九十述怀 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对旧社会来说,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它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到了今天,老百姓却创造了三句顺口溜:"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兮,九十不稀奇。"这也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它符合实际情况。但是,对我来说,却另有一番纠葛。我行年九十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