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女儿古诗日记:与女儿共读古诗的温馨时光

女儿古诗日记:与女儿共读古诗的温馨时光

一、晨光中的诗意启蒙

清晨的阳光透过纱帘,洒在女儿专注的小脸上。她伸出肉乎乎的手指,指着绘本上的《静夜思》一字一字地念:"床前明月光..." 这是她学会的第三首古诗。两岁半的女儿或许还不懂什么是思乡之情,但当她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举头望明月"时,总会下意识地抬头看向窗外,这个可爱的动作总让我忍俊不禁。

今日共读古诗精选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女儿特别喜欢"处处闻啼鸟"这句,每次读到都要学小鸟"啾啾"叫。古诗的韵律像音乐一样吸引着她,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诗意,但那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已经在她心中种下了美的种子。

二、古诗游戏中的亲子互动

下午我们玩起了"古诗拼图",将打印好的诗句剪成卡片,让女儿重新排列。当她成功拼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兴奋地拍着小手。我趁机给她讲粮食的来之不易,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晚饭时果然没有像往常那样撒饭粒了。

最有趣的是画诗环节。我让女儿根据《咏鹅》的诗意作画,她用蓝色蜡笔画出弯曲的"曲项",用红色点出"红掌",虽然抽象却充满童趣。古诗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变成了可触可感的游戏,这种沉浸式的学习让女儿乐此不疲。

三、夜晚的诗意沉淀

睡前读诗已经成为我们的固定仪式。今晚读的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当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时,女儿突然问:"妈妈,三千尺有多高呀?"我拿出软尺和她一起测量,从卧室到客厅,让她直观感受数字背后的壮观。

每日诗教感悟

通过教女儿古诗,我发现传统文化的美好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让古诗走进孩子的世界。女儿虽然年纪小,但已经能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流动——读《游子吟》时会跑来抱抱我,念《悯农》时会珍惜碗中的米饭。

古诗启蒙不仅是语言训练,更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在节奏明快的现代生活中,这些流传千年的诗句为我们母女创造了珍贵的慢时光。当女儿用童声吟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我看到的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一个小小生命对广阔世界的向往。

记录于月明星稀的夜晚,女儿已在古诗的韵律中安然入睡,嘴角还带着笑意,也许正在梦中与李白杜甫相约遨游诗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