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夜雨寄北日记

夜雨寄北

一个雨夜的独白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从午后一直下到深夜。我独坐在书桌前,听着雨声,忽然想起了李商隐的那首《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中的意境,与此刻的情景何其相似。只不过,诗人是在巴山,而我是在江南;诗人是寄给远方的友人,而我则是寄给未来的自己。

雨声如诉

雨声敲打着玻璃窗,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起初是轻柔的滴答声,像是试探,又像是问候。渐渐地,雨势变大,声音也变得密集起来,哗啦啦地,像是无数颗珍珠落在玉盘上。我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仿佛能听到雨滴与大地对话的声音。它们落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响声;落在屋檐上,形成一道道水帘;落在地面上,溅起一朵朵水花。这雨声,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像是一首没有歌词的乐曲,演奏着大自然的交响。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下雨天。那时的雨,总是带着一种神秘和浪漫的色彩。我会趴在窗台上,看着雨滴从天上落下,想象着它们是天空的眼泪,或是仙女的魔法。有时,我会偷偷跑出去,在雨中奔跑,感受雨滴打在脸上的清凉。那时的快乐,简单而纯粹。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雨的感受也变得复杂起来。雨,不再只是玩伴,而是成了思考的催化剂。每当雨夜,我总会不自觉地陷入沉思,回想过去,展望未来。

夜雨寄北的遐想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写的是一种深深的思念和无奈。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归期未定,前途未卜,唯有夜雨相伴,涨满了秋池。这种情感,穿越千年,依然能打动人心。我虽没有远行的经历,却能体会到那种对未知的迷茫和对温暖的渴望。雨夜,总是容易让人感到孤独,但也正是这种孤独,让人更加珍惜那些美好的回忆和期待。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听一场雨,想一个人,写一段文字。雨夜,成了难得的静谧时光。我打开日记本,记录下这一刻的感受。墨水在纸上流淌,如同窗外的雨水,带着我的思绪,流向远方。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重新翻开这一页,回忆起这个雨夜,回忆起当时的自己,回忆起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

雨中的世界

雨,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心灵的映照。它洗涤着尘世的污浊,也净化着内心的浮躁。站在窗前,我看着街上的行人匆匆而过,撑着伞,低着头,仿佛在躲避着什么。而雨,却不顾一切地落下,无私地滋润着万物。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它们就像是一场场雨,有时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但最终,都会过去,留下的是成长和感悟。

雨夜,也是一个适合读书的夜晚。我拿出一本诗集,随意翻到一页,正好是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同的诗人,对雨有着不同的描绘,但无一例外,都赋予了雨深刻的情感。雨,可以是喜悦的,可以是忧伤的,可以是孤独的,也可以是充满希望的。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内心的世界。

尾声

雨,渐渐小了,从之前的倾盆大雨,变成了细细的雨丝。夜,更深了,街道上只剩下零星的车灯闪烁。我合上日记本,心中充满了平静和满足。这个雨夜,让我有机会与自己对对话,与古人神交,与自然共鸣。或许,这就是雨的魔力吧,它总能唤醒那些深藏的情感,让人在喧嚣中找到一丝宁静。

最后,以一首小诗作为结尾:“夜雨敲窗梦不成,孤灯照影忆平生。何时共话西窗下,却听巴山夜雨声。”晚安,雨夜;晚安,自己。

六年级成长的诗句合集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