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夜读感怀

夜读《示儿》感怀

千年遗韵叩心扉

深夜灯下,再次展读陆放翁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两句如钟鼓撞响心弦。窗外月色如水,仿佛映照出八百年前那位卧病在榻却心系山河的老诗人。墨迹斑驳的诗卷上,每一个字都像是用热血淬炼的刀剑,划破时空的帷幕直抵当代人的胸膛。

《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生死之间的执念

诗人明知死后万事皆空,却独独放不下国土统一的执念。这种超越生死的精神追求,让我想起无数仁人志士: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壮怀激烈,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未酬壮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凛然正气。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报国"二字的千钧之重。

当代青年的思考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必经历战火纷飞,但报国之志从未过时。实验室里彻夜不熄的灯火,是科研工作者对科技强国的回答;三尺讲台上飞扬的粉笔灰,是教育工作者对薪火相传的坚守;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是新时代青年对乡村振兴的实践。这种报国,是无数个平凡岗位上的执着与奉献。

文化传承中的报国

深夜抄录《示儿》时,忽然领悟到文化传承本身就是一种报国。当我们吟诵着千年诗句,当我们守护着传统技艺,当我们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我们就是在延续这个古老文明的命脉。就像诗中所期盼的"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们今日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合上诗卷,推窗见东方既白。晨曦中的城市渐渐苏醒,新的一天又将开始。我想,报国不必都在轰轰烈烈中彰显,更在日常的坚守与初心中沉淀。正如放翁诗中所蕴藏的那份深情,历经千年依然滚烫,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责任,永远是我们最深沉的情感归宿。

向着生命歌唱——谈作文品质与生命成长

成长总在痛处生根发芽,写作便是见证:幼时的涂鸦如初啼,少年的感怀似拔节,中年的反思若沉甸,每一次落笔都是生命在歌唱。好的作文从不说谎。它像一面镜子,映出人心的褶皱与光亮——欢愉时字句轻盈如蝶舞,哀伤时笔锋沉重似磐石。虚伪的篇章堆砌再美,终是纸糊的灯笼,经不起一阵微风。真诚的文字却如磐石,任时光冲刷仍屹立。当思想穿透迷...